□何勇海
民办中职学校招生存在中介与贩子,不是新问题,而是根深蒂固的行业顽疾。这些年,许多地方都在严禁和严打这类招生行为,初中生源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均不得向招生学校组织输送生源、收受招生学校钱物、收取学生“人头费”等;而招生学校不得聘请招生中介、招生贩子,不得实施有偿招生、违规联合招生、虚假宣传、以非正当手段挖取生源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
在实际招生过程中,却充斥着虚假宣传的把戏、买卖生源的生意。若有学生报名,那么招生学校便抢到了生源,而社会中介、招生贩子则可从招生学校收取“人头费”,若有初中老师协助,则将部分“人头费”分给老师。多方得利,唯独学生成为被盘剥者。
被盘剥还在其次,学生前途可能因此被毁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在宣传册上显得高大上,实际却“矮挫穷”;在招生贩子口中火爆,实际却冷清,教育质量差,不少学生因此中途退学打工。报读中职学校的农村初中学生,本就是弱势群体,家庭本指望他们好好学一门职业技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最后却被忽悠到名不符实的学校,令人痛惜。
民办中职学校的招生黑幕亟待清除。一方面,对违规招生行为要彻查严处,而非通报了事。一经查实,应给予初中生源学校责任人开除公职、取消教师资格处理,并追究所在学校校长责任;对于招生学校,应禁止跨市州招生、暂停电子学籍注册、缩减招生规模,直至取消办学资格。这就要建立办学退出机制。在不少地方,低质量的民办中职学校本来就多,大家都面临招生难与生存难,所以出现了“抢生源大战”,初中毕业生生源本就在减少,是时候让中职学校优胜劣汰了。
另一方面,完善中考中招制度,民办中职学校也必须统一使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平台,严格执行网上统一填报志愿和公开、有序录取。必须严格规范中职学校的招生信息发布、录取管理、学籍管理等,不给违规招生留下任何操作空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