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近年来APP泄露个人隐私屡禁不止,个人信息频频“被裸奔”,而处罚一直以下架、整改等为主,难遏其“窥私”冲动。专家认为,目前相关部门对于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处罚手段有限,主要依靠企业自律,或是监管部门采取限期整改、约谈和下架等方式。(7月16日新华网)
百家讲:
手机APP侵权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利益驱动,产品价值的传递和用户信息的流动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基础,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盈利模式,也成为APP侵权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整治APP侵权要对症下药,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依法治理,确保治理工作的长效化、制度化,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处罚侵权的APP运营商,视具体情况给予下架、罚款乃至追究刑责等惩罚,大幅提升企业违法违规成本,提高法律的惩戒力、威慑力,如此,才能充分释放法律的惩戒、震慑、教育功能,产生更好的整治效果。
全面整肃APP市场,遏制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也是监管部门的履职需要。显然对于问题APP,亟待祭出执法重拳,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调查问责。依法规制,堵上制度漏洞,让服务提供者明确知晓行为边界,防止APP运营商在“原则性规定”下打“擦边球”,让监管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此才能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对网络空间的信心。才能遏制企业侵权行为,保障用户权益。 ——吴学安“痰”:
7月17日,在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六小学某班级的毕业典礼上,数学老师不满学生只给班主任送花,当众发飙怒砸花束。该老师让全班起立罚站,批评、辱骂送花同学且多次向其吐口水。7月19日,朔城区教育局发文称,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并在全区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整治行动。(7月1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百家讲:
该老师当众发飙撒泼的视频,让人看得瞠目结舌。一束鲜花让师德碎了一地,其背后的原因,是该老师的心理过于敏感、脆弱,还是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太畸形?仅因没收到学生的鲜花,老师就当成奇耻大辱并当众失态,这背后的“教育生态”令人担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该老师辱骂学生和家长的话,用在她自己身上比较贴切。她指着学生和家长的鼻子破口大骂的样子,违背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更对当事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深深伤害,其恶劣影响不言而喻。
教师无论索礼物还是索鲜花,都亵渎了“为人师表”四字。毕业典礼上的这“最后一课”无疑是最糟糕的一课,这位女老师用行动为孩子们做出了恶劣的示范,也必将为其极端举动付出沉痛代价。相关部门严肃处理此事同时,的确需要举一反三,直面并解决师德师风背后的问题。——陈广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