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老法今说

大暑荫浓 夏日长

本文字数:2232

  今年7月22日,即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暑”是炎热,“大”是说炎热的程度。古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时节的骄阳如烈火,大地上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手摇凉扇,头顶湿毛巾,想尽办法来对付着热。这种酷暑难耐的日子,前后要持续近一个月之久。

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开始节令交大暑,太阳已运行到黄经120度。当日正午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三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83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暑月、伏月、荷月。十二消息卦为遁卦,卦象表示天气虽然着热,但地下已有许多阴气出现了。

大暑三候。“初候腐草化萤”,“萤”就是萤火虫,夜晚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中间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二候土润溽暑”,这时节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合喜水性作物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这时潮热的天气会随时形成雨水落下,热极生风,闷极生雨。这时可看到路上行人手中提着伞或带着雨具以备突降的雨水,尤其是堤坝河道由于雨水不断,土壤层含水量已经很高,再有暴雨冲刷必有不利,这个时节是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必须组织专业人员查看。

“热在三伏”,三伏中又数中伏最热,头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如果赶在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时已到立秋节之后,中伏就是十天,如果庚日赶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还要延长十天,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南方有些地区的平均气温达30℃以上,个别地区的绝对气温历史上曾高达47℃。“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炎热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不适,但对农作物的生长却十分有利,玉米此时已开始拔节孕穗,即将抽雄,大豆也开花结荚了,棉花花铃期叶面积也长到了最大值,由于气温偏高,水分蒸发极快,“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对于生长极速的庄稼,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农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地怎么过大暑

吃仙草

在广东,人们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称为“仙草”。人们将仙草的茎和叶晒干后,做成烧仙草,即广东人说的凉粉,吃下去可以祛暑。仙草还可以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烧仙草也是台湾地区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它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喝暑羊

在大暑这一天,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去“喝暑羊”。

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夏收初过,田里的农活少了,但人已十分疲惫,所以应该好好休息和享受。那么在农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呢?一般都会吃吃用新面做的馍馍。有的农户还会杀只羊,然后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回娘家,吃新面馍馍,喝羊肉汤。旁人看到了,当然不落后,也把闺女接回家,也蒸新面馍馍和杀只羊,全家人一起吃伏羊。于是,喝羊肉汤便成为鲁南地区的民俗。

有营养学家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最有营养。炎热的三伏天,人们体内容易积热,将加有辣椒油、醋、蒜的羊肉汤喝下去,身体就会大量出汗,而五脏积热以及体内毒素就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对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赶花街

彝族传统节日“赶花街”一年两次,流行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一带。第一次在农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节日期间,当地彝族汇集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资,并进行歌舞活动,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相互结识,常通宵达旦。相传赶花街可使庄稼茂盛,颗粒饱满。

古人如何过大暑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以安居静养为主。为了消暑,还发明了种种民俗,在古代尤为昌盛。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开,无论北京、杭州、南京,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相较而言,民俗专家萧放认为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赏荷的胜地。

暑月游船也是当时民俗之一。旧时南京人在大暑时节,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

(综合整理自二十四节气网、百度百科、中国兴农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7 大暑荫浓 夏日长 2020-07-22 2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