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律师沙龙

运用新科技还须考虑特殊人群

本文字数:894

  □上海通乾律师事务所  陈慧颖  朱慧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也不是有了智能手机就能熟练操作使用的,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还是大有人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关场所只认手机上的健康码,没有其他替代措施,就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和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寸步难行,甚至连医院都去不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近年来各种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又拉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运用新科技手段时不能一刀切,忽视特殊群体的利益。

现在我国尚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方在出入时需要查验健康码,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比开具相关证明要便利得多。

但这种“便利”的前提是人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且每个人都能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也不是有了智能手机就能熟练操作使用的,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还是大有人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关场所只认手机上的健康码,没有其他替代措施,就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和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寸步难行,甚至连医院都去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变通的做法呢?

比如健康码既然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一切都是基于实名制。

那么,对于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能否通过携带身份证件在工作人员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上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验的方式,确认其健康码信息呢?

再比如,近年来各地法院大力推行网上立案,本身是为了方便群众,体现司法为民。但也有些地方把好经念歪了,搞一刀切,居然提出要百分之百施行网上立案。

试想,如果家里没有电脑、上网条件不佳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群众,就不能上法院打官司了?

亦或明明是通过递交起诉材料的传统方式立案,却还要经工作人员协助转为“网上立案”?

这样形式主义的做法,既耗费了当事人的精力,又占用了法院本就紧张的人力资源,与便民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和运用新科技时,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忽视特殊群体的利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沙龙 B05 运用新科技还须考虑特殊人群 2020-07-27 2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