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沪“一网通办”个人用户超3200万

日均办结量超10万

本文字数:985

  □见习记者  谢钱钱

本报讯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及未来机遇》专题报告中,“点赞”了上海的“一网通办”,认为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一网通办”总门户,为全国各地的改革作出了表率。记者从市政府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27日,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个人实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200万,日均办结量已经超过10万件。下一步“一网通办”将围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行改革,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  (下简称“若干措施”)提供重要支撑。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表示,“一网通办”是改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也是落实“若干措施”的重要支撑。“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两年多来,已经成为了上海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7月27日,“一网通办”平台个人实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200万,法人用户超过208万,覆盖了上海90%以上的法人主体;接入服务事项达2341项,其中84.4%可以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日均办结量已经超过10万件。

朱宗尧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网通办”平台对做好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去年12月份,平台上企业和群众线上办、网上办的办件量占比不到20%,到今年6月底,办件量占比已经上升到40%以上。市、区各部门采取远程核验,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会商等,推进项目的加快建设,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围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下一步市政府要在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上下功夫,聚焦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数据的整合共享,用户体验的优化,加快“一网通办”的改革。

以“进一网、能通办”为目标,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全程电子化在线办理,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实现“能做到不见面办理的,不再面对面办;能做到远程办的,不再现场办”,切实方便企业。以“减材料”为重点,牵引“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对企业视角的“一件事”,从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和管理架构这六个方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和线下办事大厅的综合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快项目的落地速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沪“一网通办”个人用户超3200万 2020-07-29 2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