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本市科创中心蓝图如何描绘

管好用活财政资金为科研“输血”加油

本文字数:1700

上海已形成具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 王湧 摄(资料照片)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经过5年多的发展,上海已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未来,本市将如何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关于请研究处理对关于本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函》的复函,勾画出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未来蓝图。

今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比10%

近年来,本市综合运用资助、风险投资、贷款贴息、后补助、政府首购、创新券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在投入总量上,带动本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逐年提升。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为1359亿余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达4.16%。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  (以下称科改  “25条”),明确提出“引导全社会投入科技创新”。

下一步,本市将提升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15-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76.95亿元、77.63亿元、92.51亿元和105.69亿元,基础研究支出占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重保持在8%左右,但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15-30%占比尚有一定距离。为此,本市到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比重达10%。

同时,优化市区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的联动机制。各区将加强对各类创新主体和载体的支持,优化相关政策供给,强化区级财政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众创空间的投入支持力度。

对科技人才“软投入”进一步加码

据了解,为落实《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和科改“25条”相关要求,转变科技投入“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维,本市还将充分关注科技创新人才实际需求,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市政府表示,本市将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持续落实人才政策,加快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完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和服务窗口功能;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计划选拔机制,努力集聚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同时,本市还将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承担重要攻关任务,推进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实践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培育具有科技创新潜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加强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拓宽青少年科学视域,培养创新素养。

下一步,本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将进一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重点围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与机制,强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科学性、精准性和灵活性。

让科研人员安心潜心从事基础研究

本市将继续支持本市高校和研究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和自主研究,使科研人员安心、潜心、长期从事基础研究。

具体而言,本市将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在科研活动中选人用人、科研立项、科研经费使用、科研成果处置、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建设项目审批等的自主权。

通过试点开展项目、基地、人才的联动支持,使研究团队具有研究路线决策权与调整权。同时,管理部门和依托单位则共同实施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连续资助。本市将探索支持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等。

针对高端人才和重点领域,本市将探索长周期稳定资助机制,并给予科研方向选立与经费使用的充分自主权,系统解决高端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的各项需求,从而稳定资助一批高校优秀科研工作者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自然科学前沿基础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潜心科研工作,力争产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除此之外,本市将提升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积极性,加强普惠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科技创新券”“四新券”使用范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管好用活财政资金为科研“输血”加油 2020-07-29 2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