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中,白茅岭监狱、青浦监狱、南汇监狱作为代表回顾了各自监狱的发展历史。在这三所监狱的发展历程中,老一辈监狱工作者初创的“红烛精神”、新时代要求下现代化监狱的机制建设、新征程中打造上海模式和上海样本的改革精神可见一斑……
白茅岭监狱>>>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风雨兼程秉承红烛精神
“曾经,有一块爬满荆棘的山岭,有一片遍及草莽的土地;有一群人,他们挥舞着刀斧,披荆斩棘;那一座座荒芜的山岭吐出了新芽,那一块块斑驳的岩石上,从此刻上了白茅岭农场人的痕迹。”这首诗名为《我们来了》,描绘的正是1956年白茅岭农场建场时的情景。那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岭上岩石裸漏、白茅丛生,因此被称为“白茅岭”。
1955年8月2日,在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统一领导与规划下,市民政局、农业局、公安局等单位组成30余人的调研勘察组,前往安徽等地,为筹建游民改造安置基地开展勘察工作,经过4次调研勘察,最终确定宣郎广国营机耕农场枫树岭作业区作为移民开垦的试点用地。接下来,勘察组对宣城、郎溪、广德3县28个区的27万多亩丘陵荒地的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当地的情况作了详细调查。
1956年1月,上海市委、市人委的有关领导在听取勘察组的汇报后,决定在皖南宣郎广地区建立劳改农场。1956年2月22日,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发文:“我局在皖南广德枫树岭地区建立劳改农场”,任命樊玉琳为“皖南劳改农场”场长,总场设于枫树岭,分设7个组,下设3个作业区、14个村。
樊玉琳是一名老新四军、老党员,当时已经5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故地,领导农场筹建工作。他带领同志们穿草鞋、戴草帽、住草棚,在荒山野岭中开展调研,规划设计,选定场址,亲自采购建筑材料,逐渐打开白茅岭建场局面。
为了认真贯彻“改造与安置相结合”方针和“边建、边送、边垦、边教”的原则,农场加快了建设进度,首批40名干部于1956年4月10日抵达农场,至7月上旬,先后从上海新人习艺场调集了泥工、竹工、木工500多人。对于农场的建设者来说,这三个月是与时间赛跑的三个月,为了尽早完成接收游民的任务,他们写下了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把建场当成了战场。这也成为了白茅岭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务实求新”精神的起源。
第一批新人习艺场营建队中,有3名技术干部,其中一名叫许连洪。建场初期,农场还没有供电,许连洪自学沼气照明,很多次,为了做实验,他跳入粪池里,凭借这样的努力,他为白茅岭点亮了第一盏灯。然而1960年7月18日,年仅26岁的许连洪在抢修新建八万砖窑道,突遇大拱窑圈倒塌,再没能走出窑道。
虽然条件艰苦,但短短三个月,皖南农场就已初具规模,安置6000多人,建成场部1个,枫树岭、邱村和郎溪3个作业区,下辖8个村,各类专业队、生产队28个,建成竹草房屋933间,种植蔬菜、旱粮作物259亩,开垦荒地3867亩。
日夜流淌不息的无量溪河与高高耸立的狮子山,见证了前辈们在白茅岭这片热土上的艰苦初创,也伴随了一代又一代白茅岭人奋勇拼搏。
从1985年4月至1989年4月,白茅岭监狱探索实施分类关押、分类分级管理、分类教育“三分”工作模式。1989年7月,全国监管改造工作会议在白茅岭监狱召开,“三分”工作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并于1994年12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1988年3月,白茅岭监狱教导大队创立,成为监狱规范化建设的样板。《民警一日工作规范》《犯人一日行为规范》,两个“一日规范”影响深远。教导大队的经验成果推动了监狱内部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白茅岭逐渐以“工作出规范、岗位出标准、队伍出人才”著称于上海乃至全国的监狱系统。
青浦监狱>>>
承前启后 改革创新
成为中国监狱的文明窗口
“吃改革饭、走发展路、打创新牌”是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大的资源禀赋,改革创新同样也是上海监狱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而青浦监狱的建设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
现代化的上海需要一座现代化的监狱。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筹建的青浦监狱首次采用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从六家具有资质的公司竞标的设计稿中,选择了当前方案。
监狱立足于“改造人”的中心任务,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元素。监狱建筑风格威严而庄重,新颖而先进。“Y”造型的监房,形似“铁拳” “扳手”,寓意着惩罚和矫正;监房窗户一改传统的钢筋栅栏,采用了小窗隔栏的设计,坚固美观安全的同时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以绿色为主题的监管环境,透露出人文关爱与情怀,有利于罪犯融入改造环境,静心反思。监狱着眼于时代发展和上海特质,跳出传统农场型监狱的建设模式。率先与社会医院签订上门就诊协议,并启用远程医疗系统,率先与社会有关单位联办首家狱内超市和狱内书店。
1994年12月,历经四年筹划建设、设施理念先进的青浦监狱正式揭牌投入使用。
青浦监狱还在建监初期就引入特色项目——玉雕,作为对重刑犯的矫治手段,这在全国监狱系统属于首创。“清污去垢、雕玉琢人”!20余年来,300余名罪犯从这里走出监狱,无一人重新犯罪,其中还产生了6名海派玉雕大师。
创建司法部现代化文明监狱,是青浦监狱浓墨重彩的一段历史。而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事事认真、处处用心”的精神,更是滋养了一代代监狱干警。
1995年,司法部在全国开展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创建活动。虽然当时青浦监狱刚刚启用,很多工作还没完全理顺,但监狱党委向全体民警发出了号召:“锻造一流的队伍,打造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质量”。
监狱党委制定了规划蓝图,将创建工作具体落实到“金盾工程、回归工程、文化工程、智能工程”四大工程建设。并形成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监狱稳定工作长效机制,构建以激励为主的狱政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以提升素质为主的教育改造工作长效机制。
同时“培育监狱文化”,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索罪犯改造的文化选择和教育过程,形成了传统文化、生命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教学成果。
1997年,青浦监狱顺利通过司法部全面验收,成为上海监狱第一所“司法部现代化文明监狱”。
进入新世纪,上海监狱提出了“与上海城市地位相适应、与国际行刑趋势相衔接”的奋斗目标。青浦监狱聚焦教育改造质量,以数字化、学习型、生态型“一化两型”监狱建设为抓手,推进监狱工作法治化、科学化、社会化,成为中国监狱追寻的前沿。
青浦监狱加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构筑系统化、精准化的长效管理;探索推出了“顽危犯招标矫治”“个别教育菜单化”等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整合艺术矫治和文化育人的资源,全面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率先引进社会资源开展罪犯技能技术培训认证工作,率先引入社会师资力量为罪犯教授文化课;率先聘请社会帮教志愿者进行执法监督……
2007年成为局行刑个别化理论、罪犯认罪悔罪评估实验基地,2008年成立外国籍罪犯专管监区……点点滴滴的努力和耕耘,如今,青浦监狱已经成为中国监狱的文明窗口。
2005年5月,为贯彻落实罪犯分类关押管理要求,一颗改革的种子破土而出。全国首家专门收押老病残罪犯,并与大型监狱医院合并建设的功能性监狱——南汇监狱,在浦东周浦镇西南角打下了第一根桩基,历时两年,于2007年6月正式竣工,同年7月押犯启用。十多年来,全监上下鮸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迈上新征程。
安全是最重的“奠基石”。如何提高动态复杂场所的管控能力,是摆在“年轻”监狱面前的首要课题。2010年,监狱紧抓全局系统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契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场所警戒机制初露端倪。“指挥中心、监区、现场”三级警戒架构实现了人、事、物等基本要素的互通共享,为实现六防一体化架起了“四梁八柱”。
教育是最亮的“引航灯”。病痛折磨和身陷囹圄双重压力交织叠加的现实境况,大大增加了老病残罪犯教育转化的难度。2011年,监狱遵循“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价值追求,将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康复劳动和临终关怀等创新举措融入日常,精选面塑、衍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墙,成立了书画、朗诵等十多个罪犯兴趣小组,围绕“身心二治”引导罪犯悔罪向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命文化”教育体系日渐成熟,治本作用和教化功能进一步凸显。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4年,司法部决定在全国9省市11所监狱开展深化狱务公开试点工作,南汇监狱作为上海唯一的试点单位,先行先试,善作善成,梳理公开清单、修订公开手册、完善公开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于2015年5月在全局推广。自此,罪犯手中多了“一卡通”,会见室多了查询终端,刑罚执行有了网上平台,执法留痕有了证据中心,案件评审会、罪犯座谈会、监狱开放日常常能看到执法监督的“新面孔”,狱务公开促公正执法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显现。
监狱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深化、完善和创新的过程。2016年,监狱着眼于内驱赋能,通过健全完善执法效能、培育专业人才、打造实战团队、营造暖心环境等一揽子制度集群,全力补齐干警在成长路径、履职能力、培养平台、职业保障等方面的瓶颈和短板,也开启了“四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同时,监狱着力于“三做一优”,制订承包监组工作规范,完善监区运行规则,开展警力运行实证研究,确保基层根基更加牢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监区“自转”更加顺畅。
2019年,全局老病残罪犯管理一体化战略设想付诸实践,纯化监狱功能的试点重任为南汇监狱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监狱以服务全局大循环、规范监狱小循环、做强监区微循环为主线,紧扣制度作系统谋划、紧盯功能促基础保障、紧握项目植先发优势、紧抓队伍助深远发展,系统探索不同类型罪犯分押分管、病犯教育康复等命题下的细分工作项目,努力在病犯管理领域树标杆、争排头,为打造上海模式和上海样本尽绵薄之力。
从成为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科研基地,到全国文明单位的成功创建;从建立“四个基本”党建体系到支部议管教的互融互通,红色引擎为推动监狱乘势快上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图文资料由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提供 本报综合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