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文萃

“租房小白”如何避开黑中介挖的“坑”

本文字数:4099

资料图片

  看房时谈好了租金,到了签合同时,额外冒出其他费用;以免中介费招揽生意,一旦租客看中此房,则要求半年付或年付……

每当毕业季,大批“租房小白”涌入租房市场,难以招架一些黑中介设下的“陷阱”。面对打折、贷款等“诱饵”,不少毕业生稀里糊涂进“坑”。

专家建议,承租人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识别合同中的“套路”,同时有关部门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巧言令色下“套路”不断

“看房时说好每月租金1400元,但签合同时额外多出每月50多元的物业费。”租住在贵阳市云岩区的王鹏,今年大学毕业后开始找房。他说,在58同城上选择个人房源,一联系发现基本都是中介公司。

一些毕业生告诉记者,不少中介公司带看房时说得天花乱坠,但签订合同后,总会多出收费名目。

记者近日以刚刚大学毕业需要租房为由,与58同城上的出租房联系人取得联系。对方声称不是中介,而是代理。在带记者看房后表示,房子是可以“打折”,提醒记者该房子原本每月租金1920元,但是如果可以年付就能免除2个月的租金,相当于月租金只有1600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黑中介惯用套路之一,“实际上,一些不法中介打着房屋出租代理的名义,以各种优惠条件从业主手中骗取房屋钥匙和一个月的空置期,以月付的方式支付租金,同时以能‘打折’、不收中介费为‘诱饵’吸引租房人士,若承租人看中此房,则至少需要半年付或年付的方式支付租金。这种手段可以让这些不法中介短期积累大量现金,然后伺机携款跑路。”

记者走访发现,有的二房东“演戏”哄骗租客,以隔断房被相关部门查处为由清退租客,以便安排下一批租客再次入住,反复从中获取利益。业内人士称,这在圈内叫“洗房”。

“无押金即可入住”“为毕业生减轻负担”……一些住房租赁企业打出的广告语直白诱人,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被吸引,却不知隐藏在合同中的诸多“猫腻”。一位从事租房行业多年的工作人员说,近几年一些租房中介与网贷公司勾结,以信用租房为诱饵,让租客一不小心“被网贷”。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公司称支付宝“芝麻信用”700分以上,即可享受“押零付一”的“信用租房”项目,实际上是由租客以绑定本人名下银行卡做担保的形式,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向指定银行申请贷款,“全款被中介套现,借贷平台赚取的利润,被中介和借贷平台瓜分,风险却留给了客户。”

诉讼主体不明导致维权难

近年来,房屋租赁市场不断规范。2019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保障住房租赁各方特别是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2019年12月30日,贵州省住建厅等六部门印发《贵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的十条措施》,提出强化金融业服务监管、强化行业自律管理等10条措施。四川也出台措施规范中介机构房源信息发布,推行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和网上签约等。

目前,租房仍是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的居住方式。一方面,租房需求大,另一方面,资本抢滩造成房源垄断严重,租赁双方话语权不对等,这导致房屋租赁市场的乱象依然难以根治。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军认为,这也暴露出房屋租赁市场的诸多薄弱环节。

——房屋中介行业发展不完善,缺乏完备的市场引导机制。随着房屋租赁市场快速发展,房屋租赁中介行业迅速发展扩大,同时也鱼龙混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在租房旺季一房难求的市场环境下,不少中介公司或多或少存在抢占房源、诓骗房主和租客等现象。

——房屋中介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力不从心。创立一家房屋中介公司,虽有资质要求,但并不严苛,且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较低的违法成本,则增加了打击黑中介的难度。此外,房地产中介行为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也容易出现监管缺位。

——诉讼主体不明确,增加此类案件处理难度。陈军认为,遭遇黑中介导致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居间合同纠纷等,往往因模棱两可的合同漏洞,致使损失无法得到充分赔偿;还有一些黑中介直接失联或拉黑租客,因租客未掌握中介真实信息,导致诉讼主体不明确,从而维权无门等。

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民警郭秋旭认为,一些承租人缺乏法律意识,无法正确识别房源是否正规,也常常让黑中介钻了空子。

监管部门教你辨识黑中介

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针对毕业生租房问题发布风险提示称,没有办理市场经营主体登记、未向房地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很可能是黑中介;租金过低或零佣金往往是黑中介设下的“圈套”,要提高警惕。

业内人士建议,规范房屋租赁企业,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及“保证金”制度等。

此外,还可在住房租赁行业建立相应的信用认证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交易、租赁双方进行“实名+信用”双认证。针对拖欠房租、房东房客违约、房产交易失信等问题,与社会信用体系挂钩,同时参考征信报告内容,进一步细化权责标准。

据了解,一份条款完备、内容清晰的租赁合同,是发生租赁纠纷时的重要凭证。遇到租房纠纷,不论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还是向法院起诉,租赁合同都是第一审查要素。

甘肃神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澎建议,毕业生在租房过程中要增强法律意识,注意留证、留痕;要核验房主与中介之间的授权委托书原件,留存授权委托书复印件、不动产权证及中介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合同中务必约定好水、电、燃气、物业等各项费用的单价、承担方,以及房屋设施维修责任。

郭秋旭说,承租人在租房前还需查看房东是否与属地派出所签订了治安责任保证书,并进行实地查看,谨防租到有安全隐患的房屋。

相关链接

低租金、零佣金,这样的“好事”真能落在你头上?日前,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毕业生租房风险提示”,支招毕业生如何避开租房过程中的“坑”。

识别和提防“黑中介”陷阱

如果通过没有办理工商登记、未向房地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黑中介”租房,很可能面临租金、押金等被卷走,租赁合同未到期就被驱逐,或者租赁期间随意涨租、到期退租时无故被扣押金、投诉举报无门等风险。

为防范此类陷阱,在签订租赁合同前,要查看中介机构有无营业执照以及有无办理登记备案,不要通过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在房地产主管部门登记的“黑中介”租房。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中介机构是否办理过营业执照。

警惕低租金和零佣金陷阱

明显过低的租金和零佣金,往往是“黑中介”为骗取定金、租金等而设下的圈套。“黑中介”常常以低租金或零佣金引诱租房人,随后以要租该房的人很多、本人或房东较忙不能见面等为由,要求租房人先交定金、租金等,而后很有可能卷款消失。

为防范此类陷阱,在租房前最好先比较一下邻近房屋的市场租金水平,对明显低于市场租金或零佣金的房源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查找租赁房源信息,可通过品牌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住房租赁企业(长租公寓)的网站、门店,或者主流房地产信息网站等正规渠道。

躲开不合法不安全房屋陷阱

出租房多种多样,有的是违法违规出租的,随时有可能被取缔;有的在房屋结构、消防等方面不符合要求,或者违规打隔断,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是“黑二房东”未经房东同意私自转租的,可能会产生租赁纠纷;有的是违规合租甚至是群租的,居住人员复杂,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

为防范此类陷阱,要查看出租房有无房屋权属证书,不要租住没有房屋权属证书的房屋;要到出租房实地查看,不要租住墙体倾斜开裂、电线私拉乱接、违规打隔断、群租等有安全隐患的房屋;要查看出租人的身份证件,确认出租人是否为房东本人,如出租人不是房东本人的,还要查看是否有房东同意转租的书面证明;对合租房屋的,要了解合租人的数量、性别、职业、生活习惯、联系方式以及水电气等费用分摊规则,并尽量将相关事宜写入租赁合同中。

避免不规范租赁合同陷阱

有的出租人口头承诺很好,但事后不承认、不兑现;有的出租人采用不公平、不合理的租赁合同文本,存在出租人可单方涨租、单方解除合同、租房人不得提前退租、要一次性预付全年租金等霸王条款。

为防范此类陷阱,要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尽量采用官方发布的租赁合同示范文本,不要轻信出租人的口头承诺。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要关注涨租、解约、退租、赔偿等条款,不要草率签订租赁合同。在押金和租金支付上,押金不宜超过一个月房租,租金不宜一次性预付超过三个月。首次签订租赁合同时,租期宜在一年以内,避免日后因对房屋设施设备、居住环境、合租人等不满意而提前退租带来经济损失。

关注押金扣留条款陷阱

“黑中介”往往在租赁合同中不明确约定或设立不合理的押金扣留条款,当退租时,常常以房屋受到污损、设施设备家具等损坏丢失、水电气欠费等为由而强行扣留押金。

为防范此类陷阱,要在租赁合同中明确押金退还、扣留的具体情形,最好是约定如需扣留押金,应由出租人提供证据。如合同对扣留押金的举证责任和扣留押金的情形约定不明确的,要在房屋交接入住时,同出租人一起对出租房及室内设施设备家具等进行仔细检查,填写物品交接清单并标明损坏状况等;要记录好水电气表的数值,必要时拍照存证。

谨防“被租金贷”陷阱

有的中介机构或住房租赁企业借助新兴网贷平台,故意隐瞒网贷事实,以“按月付租”诱骗租房人办理租金分期贷,导致租房人在不知情下“被贷款”,面临贷款不易取消、退租时难以退贷、贷款逾期失信等多重风险。

为防范此类陷阱,要特别留意租赁合同中有无租金贷相关条款或内容,“按月付租”是否要额外签订相关补充协议等,防止“被贷款”。如了解清楚租金贷规则后愿办理租金分期贷款的,则要选择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贷款平台,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中的借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解约及违约条款等。

遇纠纷依法依规维权

尽管采取上述种种措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防范租房风险,但不排除租房人仍有可能遇到某些纠纷,例如:中介机构、出租人无视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毁约、涨租、驱逐租房人,无故扣留押金等等。

如遇上纠纷,租房者应保持冷静,及时收集保存证据,依法维权。可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也可向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房地产中介行业组织等投诉举报,还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新华网、安徽商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7 “租房小白”如何避开黑中介挖的“坑” 2020-08-07 2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