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立秋开始。
2020年立秋,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八。
立秋诗句赏析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 白居易】
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晴。
元九:元棋,白居易的好友,著名诗人。这是诗人立秋日游曲江,忆念好友元棋的一首诗。立秋之日,诗人骑马出郊,在江堤上龋龋独行。这时候诗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一个在曲江池畔,一个在汀陵(湖北江陵)城中。于是诗人想象着,此刻元棋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两地秋思同样深切。这首诗明白如话,语言上很有特点。诗人用了众多的重复字,“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 “江上江陵城”,似乎是在刻意打破陈规,自创新格。
《立秋》【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刘翰,字武子,长沙(今属湖南)人。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据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小传。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了一副面孔。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全诗意境时令感极强,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
《立秋》【宋 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
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
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
诘朝红日尾费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
蟹舍渔蓑烟雨深。
方回(1227-1305年),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著有《桐江诗集》。这首《立秋》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来临之际的喜悦心情,虽然天气依然很热,但终于可以看到希望了。
立秋三候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
“初候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立秋习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
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
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秋忙会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秋忙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综合整理自24节气网、诗词网、百度百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