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城管执法局在宝山区大场镇召开全市建筑工地治理现场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3月份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领域行政处罚事项划转以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工地文明施工类案件761件。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全市工地施工乱象的执法整治力度,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拒不配合执法检查、拒不落实整改措施、拒不落实文明施工管理责任的,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违法信息推送至公共信用平台,实施联合惩戒机制,失信单位或将被限制参与工程招投标等活动。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大场镇城管执法中队指挥室,在一套建筑工地指挥监管平台上,辖区内28个工地的施工进度、作业状态、车辆进出等信息正实时滚动着。通过不间断的视频巡逻发现,锦秋路、沪太路一工地绿网未全部覆盖,黄土裸露,一旦有风可能造成扬尘污染。此外,工地围栏未全部包围,可能对施工工人产生安全隐患。指挥室随即呼叫就近巡逻队员,不出几分钟的时间,接到指令的执法队员便已“从天而降”。
如此高效的执法模式,其实是科技在赋能。记者获悉,大场镇积极探索将原本依靠投诉举报的被动式管理模式,改为实时监控、主动巡查新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安装在工地上的360度环绕高清可移动鹰眼探头即扮演起了远程“捕头”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城管队员对问题多发的施工区域、工地进出口、围墙外道路等开展针对性的线上巡查,对发现的违法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远程取证,固化“非现场执法”证据,并通过后台短信推送至工地负责人,实现问题“发现、处置、推送、整改”的治理闭环。
据了解,自今年设备上线以来,大场镇中队通过工地鹰眼主动发现问题并去现场核查35次,开具整改单19张,处罚8件,其中发现工地夜间施工并立案处罚4起,超过2019年全年夜间施工案件总量。今年3月份以来,大场镇共对工地文明施工类立案查处11件,其中环保类4件,环境卫生类6件,安全生产类1件。
此外,在原有20分钟派单、2小时到场、24小时先行联系的“三个二”要求的基础上,大场镇还探索建立了现场处置“三快”工作机制,积极借助现有的人员和车辆北斗系统,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到场、快速上报的处置工作流程,工地违规问题的处置由原先平均一个半小时,缩短至30分钟,效率提升两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