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大墙里的医疗一线“三叉戟”

本文字数:1552

“三叉戟”筑起严丝合缝的“防火墙”照片由五角场监狱提供

  □法治报通讯员  吴何松

近期电视剧  《三叉戟》热播,三位中年民警热血犹在,他们组合在一起像是把三叉戟直插敌人心脏。在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卫生所也有这样的“三叉戟”——三名退伍的老兵风采依旧,他们集结在一起就是狱内医疗一线的防疫先锋。

忆·峥嵘岁月

他们都是服役多年的老兵,曾经的橄榄绿、海军蓝早已沁入肌理,多年的军旅生涯在心底已烙下坚实烙印。

回顾那段青春岁月,曾经是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的王业忠说:“曾是个懵懂的青年,带着忐忑步入军营,部队教会了我知识与自信,敬业与责任,勇敢与拼搏,珍惜与奉献,难忘打靶场上的专注与笃定;难忘五公里越野的执着与坚持;难忘铁丝网下的摸爬与滚打;难忘训练场上的欢笑与泪水;难忘战友之间的坦诚与鼓励。”

追忆25年军旅生涯,曾经的海军登陆舰五支队中尉黄忻说:“我1992年入伍,1995年考入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毕业后分到上海海军登陆舰五支队担任舰艇军医,军旅生涯几乎都是在舰艇上度过的,那是我最好的青春年华,虽平静却充实,虽忙碌却快乐,虽平凡却光荣。”

回首悠悠岁月,曾经的海军广州基地少校林春晖说:“永远也忘不了刚穿上军装,新训时高喊的口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永远忘不了在南沙的华阳礁、西沙的永兴岛那段伴随着高温、高湿的戍边岁月,永远忘不了那不含任何杂质、没有一点功利的战友情,更忘不了那‘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铁一般的纪律,部队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坚强、忠于职守、勇于奉献!”

行·责无旁贷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传入狱内的风险,狱内干警执行三班制的封闭执勤模式,卫生所也不例外。这让原本医疗力量就不充足的卫生所更加捉襟见肘,他们三个退伍老兵组成的医疗分队就是他们执勤那个阶段狱内的全部医疗力量。但这却丝毫没有难倒“三叉戟”们,他们用默契的配合,为监狱筑起了一道严丝合缝的“防火墙”。

他们大清早起床就要收拾好既是值班室又是诊室的房间,准备为一部分服刑人员打一些慢性病常规用药。狱内有些服刑人员体质较差,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不少,一早就得为他们打胰岛素等针剂。

上午三个人需要坐诊,处理好特殊时期服刑人员的各种复杂、突发的病情,除了问诊、开处方还需要兼顾药房的工作,登记、核药、配药、发药,以往护士完成的工作,也需要安排得井井有条。

下午三个人要分头行动,到各个监区去巡诊。夏季高温季节,各类疾病容易突然恶化,需要及时进行病情回访,观测吃药治疗效果,根据病情控制情况评定风险等级,指导和监督各监区做好服药管理和慢性病管理,尽可能排除服刑人员病情恶化隐患。

晚上,他们三个又是兼职消杀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又回到了曾经的战场,消毒液喷雾所到之处各类病毒、病菌无所遁形。

悟·坚守奉献

疫情不散,坚守不断。“三叉戟”用他们的铮铮誓言,继续着狱内医疗战场的无悔奋斗。

对此,王业忠表示:“疫情远没有到最终胜利的时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任务依然繁重,防疫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将继续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坚决服从命令,扎根本职工作,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忻说:“疫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面前,我义无反顾;我是一名警察,疫情面前,我执行命令;我是一名医生,疫情面前,我义不容辞;我是一名军转干部,疫情面前,我是战士。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行之所至。虽已华发鬓生之天命之年,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林春晖则表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疫情我们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打赢。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疫面前,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若有战、召必回’、‘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我自己的岗位上,我将毫不懈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大墙里的医疗一线“三叉戟” 2020-08-21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