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号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志。在人们对外交往、邮政通信、紧急救援、户籍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过去,上海各门牌号的设立顺序不统一。长期以来,由于房屋的建造与拆除,或市政建设等原因,门牌号也有缺漏、重复及改动。提篮桥监狱的门牌号也几经改动变迁。
第一个门牌号:华德路59号。
1903年5月启用的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位于“华德路” (后来更名为长阳路),也被称为华德路监狱、华德路西牢、提篮桥监狱、上海监狱等,初期占地面积10亩左右。清期末年,附近除了有条下海浦的小河及下海庙外,民居很少。监狱前面的华德路马路既短又窄小,一边是马路,另一边是水沟,用以排水。后来逐渐开阔,并修建了下水管道。华德路刚开辟启用时没有门牌号,后来随着马路的开发,陆续建起房屋,当时的管理部门才对华德路两边的住房编定门牌号。提篮桥监狱编为华德路59号,这是监狱的第一个门牌号。如《申报》1924年9月25日登载的《工部局布告》反映佐证:“本局招人投标西牢犯人所用之棉毯1330条,计长80寸、宽48寸,连头在内计重五磅。投标之信及货样限于1924年10月3日上午11时以前送局总办处。详情可赴华德路59号工部局西牢管理员处询问。”再如《申报》1926年1月12日登载的《工部局布告》称:“本局现欲招人包办犯人伙食,自1926年3月1日起,以6个月或12个月为限,每月应送到华德路西牢。各物列下:蔬菜17000磅,洋葱8500磅……投标之信及物样限于西历1926年正月28日上午11时或以前送至本局总办处。其详细情形可至华德路59号,向西牢管理员询问。”
第二个门牌号:华德路117号。
随着提篮桥地区的发展,拓宽了华德路路面,道路两边增添了一些房舍,大约在1930年前后,该监狱的门牌号重编为华德路117号。如 1931年5月11日《申报》登载的《工部局警务处招人投标承办罪犯食粮》:“兹欲招人投标承办米、麦、扁绿豆及牛庄豆等,为给应监狱及捕房之用,期限三个月或六个月,自1931年7月1日起,数量大约如下:糙米(每石200磅)每月1060石、麦(每石133磅)每月72石……须按指定之各监狱及捕房交货。凡投标者概须附具样品,如欲有所咨询,请向华德路117号工部局监狱,与监狱总巡接洽可也。投标截止期6月10日上午11时。”
第三个门牌号:华德路147号。
随着监狱犯人的增多,牢房不够使用,为了扩大监狱的收押量,从1928年起,监狱陆续向东面扩建,大工场、4幢5层高的监楼和8层高的监狱医院陆续于1930—1933年启用。同时又拆除了监狱初期使用的大部分建筑物,新建了部分大楼,在监狱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外国籍犯人和中国籍犯人关押区域。整座监狱占地面积达60.4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号称“远东第一监狱”。从关押人数来说,在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为世界各国监狱之首。从1934年上半年起,开设了坚固的监狱新大门(正门),监狱的门牌号编为华德路147号。如《申报》1937年2月1日的《工部局警务处招标,监狱42号》:“本处现欲招商投标承办华德路监狱华人囚犯所需下开各项食品。自1937年3月1日起,为期一年或半年,按月约需数量如下,但或须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十五。投标截止日期为2月16日上午11时,投标须附货样,并须缴存保证金500元。欲知详情及索取标单者,可径向华德路147号工部局监狱典狱长接洽……”
第四个门牌号:长阳路147号。
从1943年8月1日起,该监狱始有中国人担任典狱长,监狱的正式名称为“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监狱前面的马路更名为长阳路,为此,原华德路147号也就改为长阳路147号;曾经的华德路117号大门(作为监狱的边门),也改为长阳路117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军管会派员接管监狱,曾经的长阳路117号大门(边门),经重新编号后改为长阳路111号。2013年4月,经国务院核准具有百年历史的提篮桥监狱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黄浦江畔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100多年来提篮桥监狱先后使用过“华德路59号、111号、147号,长阳路147号”四个门牌号(边门不列入此范围)。从门牌号的变化来看,也反映了一座监狱、一条马路、一个地域的发展及变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