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厉行节约新风尚,几大外卖平台纷纷响应,“半份饭” “小份菜” “一人食”等一时间成为了外卖餐饮商家的“时尚新菜品”。但纷纷“瘦身”的外卖菜品,能否止住浪费现象?外卖浪费还有哪些易被忽视的“盲点”?
外卖平台:推出“半份”餐饮
记者在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搜索“半份”“小份菜”发现,外婆味道、日日香鹅肉饭店、冒菜火锅等都推出了半份的餐食,如半份雪花鱼、半份鹅肉、半份火锅面、半份肥牛卷等。该平台首页上线“光盘行动”活动,主推品质小份菜,通过配送费0元起等优惠活动鼓励用户节约粮食。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人在意吃得是否健康,所以除了少油少盐,对于分量的适度把握也能赢得不少消费者的欢心。”据某川菜餐馆负责人李老板介绍,为了迎合消费者少食多样的需求,他在去年底尝试上线了小份菜活动,有多道菜品名列店内销量前五,特别是在午餐时段,基本每餐都出现小份菜的身影。“菜量少了,选择却更多,好评也明显变多了。”李老板说。
记者在该店的评价中也注意到,小份菜的设计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好评,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丰富了餐桌的选择,而且也符合国人节俭消费的理念。数据显示,锅包肉、地三鲜、尖椒豆皮等东北名菜,均位列最受欢迎的菜品前十当中。
饿了么表示,从今年以来,已有近60万餐厅响应饿了么号召,主动推出“半份菜”“半份饭”。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多个城市的饿了么APP已经上线温馨小提示,提醒用户“合理点餐,不要浪费”。
8月5日至8月7日,饿了么推出“半份计划”,商家在自己页面上架“公益半份”参与公益行为,以一碗米饭2元为例,消费者花1元购买“公益半份”参与公益行为,由合作企业进行捐赠,为贫困儿童送出了约3万份营养餐。
“其实每天中午吃饭时,周边不少人点外卖会有选择障碍,每样都想点,但外卖经常就是一个人吃,一个炒菜量大点就能吃饱了。”在白领职员蔡女士看来,鼓励商家上线小份菜、半份菜是件好事,“这样我们在点餐时不仅选择更多且实惠,更能节约不少粮食避免浪费。”
美团表示,为了更好地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点评向餐饮行业发布了倡议书。
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上,倡议书倡议商户进行正面引导,避免浪费。具体包括:转变经营方式,在“光盘行动”的经验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动健康消费;针对特定人群开发制作适应其营养需要和口味特点的菜品,定期更新菜单,满足求新求变的餐饮需求;在点餐环节履行提醒义务,并对易造成浪费的自助餐行为建立惩戒机制;清晰地公示菜品的主辅配料、口味、份量等信息,方便顾客选择,避免因点餐误解与信息误导造成食品浪费。
近段时间,美团加大“菜品信息标准化”的力度,推进商家餐品份量标识,针对“一人食”等用餐环境,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美团外卖大数据显示,动销商品中已经填写了“份量”信息的商品占比63%,在线商家中84%的商家店内都填写了“份量”。仅在昆明,8月以来,“小份菜”的销量较7月有了21%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份量进行购买,既能恰好满足自己需求,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节约粮食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在以生鲜销售为主的盒马,300g/盒的鸡蛋,200g的豌豆苗、150g的小白菜、香菇、木耳等,这些“日日鲜”小份包装菜确保新鲜不浪费,半只盐焗鸡、半只菠萝、半只猪蹄、瓶装大米等一人食、小份菜也陆续推出。
“不管是生鲜还是餐饮熟食,我们都是以一人食、小包装为目标,就是为了从采购源头尽可能减少食物浪费,同时让消费者每餐都吃得新鲜健康。“盒马鲜生餐饮负责人表示,每天会根据门店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严格控制订货量,使其尽量接近实际购买量。同时,在保证商品无变质无食安问题的情况下,对部分商品打折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商品损耗。
“瘦身”的外卖能止住浪费么?
工作日午休时间,在上海一栋写字楼大厅入口处,上海白领小许拿着一袋外卖垃圾走到写字楼的垃圾桶旁。记者看到餐盒里大概还有四分之一的菜和三分之一的米饭没有吃完。
“我们公司没有食堂,周边的小餐馆又吃腻了,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点外卖。”小许说,“大家吃不完倒掉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胃口小的人‘一人食’的主食都嫌多,菜不合口味就算再少也吃不完。”
与堂食不同,外卖点单时消费者对于餐食的分量、口味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过,记者也看到,如今外卖平台之上,不少商家开始推出单人套餐并标注餐食的克重信息,诸如酸菜鱼、炖牛肉等大份“硬菜”也开始有了小份版本。
“‘瘦身’的外卖套餐虽然好,但是也有局限性。”网友“诛砂”表示,餐厅推出单人外卖套餐,但套餐内菜品往往固定,“始终还是不能像食堂一样,随意搭配菜品,随时告诉食堂师傅米饭再少一点、鸡翅只要一只这么方便。且对于上班族来说,在公司也不太好处理剩菜剩饭,只能倒掉。”
对于外卖商家来说,就餐高峰期订单量大、送餐时间紧,照顾到每一个客人的个性化需求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上海一家蟹煲饭餐厅负责人吴经理表示,餐厅和外卖平台也没办法联系每一位顾客,有些顾客饭量大,有的饭量少,所以“我们只能定一个适中的份量”。
小份难“调量”、满减致“多点”
记者发现,在外卖“瘦身”对节约粮食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仍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其实还有提升空间”。
——商家的“适中份量”能否变成“可调变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菜品份量的“众口难调”问题比较突出。商家出于成本考量并不会把每种菜品都设置成小份,有消费者表示“一人食”套餐虽然不浪费,但也牺牲了尝试其他菜品的机会,偶尔换换口味可能就造成浪费。上海白领王春芳认为,如今网上点餐,不少菜品都能提供多种口味的选项,“但诸如米饭、菜品,为什么就不能提供五成满、七成满这种可调选项呢?”
——平台“满减优惠”如何不成“被动浪费”推手?
外卖平台中,各家餐厅都会用红色字样标注出“满减优惠”的信息。
在一家港式餐点的商家外卖平台上,记者看到有“满26元减6元,满46元减11元,满68元减15元”的优惠活动。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有时候就差一两块钱到满减额度,为了拿到优惠,就会多点一个馒头或小点心,但一餐肯定吃不下,下一餐也未必能想起来热着吃。”优惠活动到底是为了送实惠促营销还是刺激了“被迫式浪费”,这个平衡或许需要平台与商家更加谨慎地把持。
——消费者的“浪费行为”谁来线上监督?
“我发现虽然外卖餐食标注了克数重量,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难以把它转化成对自己食量的准确认知。”常在外卖平台点单的大学生艾思颖表示,“堂食总归有服务员可以帮你把关份量,但是外卖却缺少提醒监督,我认为可以在点餐前让消费者填写用餐人数,平台可以在付款前帮助评估所点餐食是否超量,及时提醒减少浪费。”
杜绝外卖浪费需要“因人而异”
不少消费者在采访中也表示,杜绝外卖浪费可能需要做到“因人而异”。
“主食、菜品多给些份量选择,既满足‘大食量’,也匹配‘小胃口’,‘一人食’最好能做到人人都适合”“套餐菜品最好自己能搭配,每道都是自己爱吃的才不容易浪费”“相比满减送优惠,长期适量点餐希望也能有激励”……
“平台方需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顺应商家经营需求。”美团到店餐饮商户平台负责人韩硕表示,未来要将用餐场景更进一步补全,让套餐分级做得更精细。
韩硕还表示,平台还将更加重视互动化,在套餐上增加消费者的反馈,基于他们的反馈和评价数据做算法的推荐,帮助商家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去调整套餐的菜品,更准确地备菜,预估菜品的需求,在进货备货的时候减少浪费。
有还消费者表示,希望平台和商家做好食品份量与定价合理性的把关,价格要与菜量匹配,“若量小但价高,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杜绝浪费行动的可持续性。”
(综合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春城晚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