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工人马某在地下室内被物品绊倒在地,就医后救治无效而死亡。死者的家属怀疑公司未对其进行及时抢救,要求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家属交通费等,由于金额较大,遭到公司方拒绝,家属方在工地上聚集,阻挠施工。松江区永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调解,最终双方达成统一意见。
【调解过程】
2020年8月2日,乙方王某雇佣的马某在丙方A集团一块动迁安置房地块做工时,在地下室内被物品绊倒,送医后救治无效死亡。死者家属立即从老家赶达松江,发现马某遗体已被送至殡仪馆,于是怀疑公司方未对其进行及时抢救,情绪非常激动且不满。公司方与家属方对于马某死亡赔偿问题进行了协商。但家属方一口咬定要赔偿金额130万元,且必须立即支付,否则将不会对遗体进行火化。在遭到公司方拒绝后,家属方在工地上聚集,阻挠施工。经过几番劝说,双方同意由永丰街道调委会进行调解。
在了解具体情况后,调解员将工作聚焦在三方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公司方和王某对于赔偿金额的分配以及三方对于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和时间的协商。
在三方关于赔偿金额的确立上,家属方起初坚持索要130万元,且不予让步、态度强硬,使得协商无法进行。调解员当即向家属方告知相关的法律规定、赔偿原则,并对家属方进行情绪安抚。在情绪稳定后,家属方表示理解且作了让步。但该赔偿金额仍高出相关规定的金额,为此,公司方不同意赔偿要求。于是调解员再次对家属方解释规定,也让公司方站在家属方角度,以体谅的态度进行协商。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同时王某也表示同意。
然而,就赔偿金额分配的问题上,公司方与王某未达成一致。为此,调解员就金额分配展开公司方和王某之间的调解协商。一开始,王某只认可其中的10万元由自己承担,公司方对此表示不同意。然而王某态度强硬,双方协商陷入僵局。为顺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调解员随即采用“背靠背”协调方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调解员向王某和公司方分别分析、解释整个事件中双方不恰当之处,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最终,王某与公司方达成赔偿协议。
8月5日,永丰街道调委会召集三方,就赔偿金额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进行协商。家属方起初要求公司方和王某将赔偿金额立即付清,公司方因涉及保险、材料收集等问题上需要家属方配合,不同意一次性付清。考虑到公司方的顾虑合理,于是调解委员会再次与家属方进行解释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调解员了解到家属方担心公司采取分期支付方式后,可能存在后期不兑现承诺的隐患。为此,调解员告知家属方,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且调解委员会将督促公司方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履行赔偿义务,在调解委员会的再三解释后,家属方最终同意公司方以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赔偿。
【案例点评】
该案例主要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如何确立赔偿金额和如何分配A集团与王某对于马某猝死事件的赔偿金额。在确立赔偿金额上,由于家属方的强硬态度使得调解一度陷入困局。在调解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后,家属方最终作出让步,将赔偿金额降到合理范围内。在处理赔偿金额分配时,调解员对公司和王某进行思想工作,最终确定了双方需承担的责任及赔偿金额的分配。
三方在最终确定支付方式和时间上有过较大的争执。因为涉及金额比较大,且涉及保险、资料收集等问题,经过调解协商后,家属方最终摒弃其不合理的要求,并同意公司方分期支付。出于对调委会的信任,各方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调解过程跨度几天,其中对于家属方的思想工作以及法律知识科普耗时较久,也体现了在未来的调解工作中,调解员应该更加主动积极地让群众了解法律,在知法依法的基础上,本着相互谅解的态度进行调解工作,促成矛盾化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