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愿我们的服务让药物成瘾者能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康复。”这是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的工作理念。近年来,一群被称为“同伴”的人也在为禁毒志愿工作贡献力量。
近日,由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制度建设及自我管理模式服务计划——构筑新途”举行了项目总结报告会。该项目入选2019年静安区公益创投长周期资助项目,旨在通过完善“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体系,发展康复同伴禁毒志愿者团队,推动禁毒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的团队领袖与成员,以滚雪球的方式将同伴辅导的正面效应进行传播,为更多的药物滥用人员提供心理支持,远离毒友圈。
以星级区分同伴服务专业水准
作为一项在国际上广泛运用的药物滥用戒断和预防的专业方法,“同伴教育”已成为成熟的应用模式。
“我们从2012年成立‘叶雄同伴工作室’,目前在全市已经发展到14个,同伴禁毒志愿者超过800人,其中核心同伴禁毒志愿者270人,团队中康复十年以上的同伴有31名,操守率为90%以上。”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叶雄介绍,为了降低复吸率,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探索尝试了“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模式”,培养已康复的成瘾者成为禁毒志愿者并组成团队,让他们在群体中传递信念,交流经验,向需要帮助的同伴提供服务,如克服复吸危机的心得、分享如何与家人恢复信任关系的做法等等,协助同伴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模式,回归正常生活。同伴禁毒志愿者在助人的道路上享受助人的快乐,更欣喜自我的成长和专业的提升。
“我们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有效的。”叶雄表示,但目前尚缺乏能承担同伴教育工作的优秀志愿者、领袖。因此,“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制度建设及自我管理模式服务计划”项目希望通过完善“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体系,对同伴禁毒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分级,进行分层管理和分级培训,形成团队长期发展和激励机制,持续培养更多的团队领袖与成员,打造“同伴禁毒志愿者团队”,扩大上海戒毒康复同伴教育品牌效应,帮助更多成瘾者康复。
根据了解,“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制度建设及自我管理模式服务计划”是一个长期项目,项目计划用3年分3个实施阶段完成。项目的第一期“突破深井”已完成了“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办法”“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标准细则”的文本初稿。今年完成的二期项目“构筑新途”在一期的基础上对相关文本进行完善、修正,使过程与制度更为合理化,完成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体系,并对同伴禁毒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
4名同伴禁毒志愿者获评五星级
二期项目“构筑新途”具体实施了包括项目总结报告会在内的6大服务与活动,通过“星级同伴志愿者训练营”完成培训,要求参与者至少掌握3个以上的志愿服务技能;打造“同伴禁毒志愿服务实训平台”让参与者为康复人员提供志愿服务,如大墙内外通信、社区服务、禁毒宣传、入所活动等;组建“星级评定建设工作坊”产生“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办法” (讨论稿)与“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标准细则” (讨论稿);“项目推进会”“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对《有关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审体系研究报告》进行深度讨论,数据收集与分析。
叶雄介绍,参与该项目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已经完成社区康复或正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康复良好且有意愿参与到同伴教育中的人员。其次,参与者应具备基本的志愿者精神与素质,认可同伴教育的理念,希望在自我康复的同时,牵手同伴共同康复,需要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最后,参与者要愿意与机构共同探讨、实践戒毒康复的“同伴教育模式”。
项目原计划组织300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纳入项目服务,其中50名成为核心同伴禁毒志愿者,30名成为同伴禁毒志愿者纳入星级评选。实际项目进行中,有57名同伴禁毒志愿者纳入星级评选,最终评选出1星同伴禁毒志愿者13名,二星同伴禁毒志愿者11名,三星同伴禁毒志愿者16名,四星同伴禁毒志愿者13名,五星同伴禁毒志愿者4名。
在项目总结报告会上,已经戒毒康复17年的阿琴(化名)作为五星级同伴禁毒志愿者代表发言,她表示参与项目是一个学习同伴教育技巧、自我增能的机会,也是展示个人能力、帮助他人的平台,而同伴禁毒志愿者星级评定则是一种肯定,让他们可以更有信心地助人,更有责任地自助,更有能力地助社会。
对于项目的未来,叶雄表示将克服可能存在的复吸隐患、团队成员内驱动力不足、团队存在成长阶梯固化等问题,按计划努力在第三期完成“同伴禁毒志愿者团体实务操作手册”,打造新型同伴禁毒志愿者团队,应用于实际同伴教育,甚至更多的禁毒志愿服务工作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