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慧
刑法学是以研究犯罪和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一直走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致力于刑法学基础理论与刑事实务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令人瞩目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高质量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司法人才,成为中国刑法学的教研重镇。
历史底蕴深厚
治学风格求真务实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于1981年获批设立刑法学专业硕士点(是我国最早获得刑法学硕士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批设立刑法学专业博士点(系华东地区首家刑法学博士点),同年设立刑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于2001年获批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6年刑法学科在市教委重点学科(第四期)结项评审中全市得分第一,且是文科中唯一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科。2007年刑法学科再次被评为市教委重点学科,同时也是该期(第五期)评审专家评分最高的文科学科。2008年升格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
1979-2002年,已故的苏惠渔教授担任刑法学科负责人。他是我国刑法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最早的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等荣誉称号。
2002年至今,刘宪权教授出任刑法学科负责人。在此期间,华政刑法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他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在罪数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刑法规制、金融犯罪、网络犯罪、职务犯罪等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荣获“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理念的影响下,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逐渐形成了以务实见长、重视理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独树一帜的治学风格,并已具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且富有朝气的人才队伍。
C刊发文量常年领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丰硕
在科研方面,刑法学科在经济刑法、金融刑法、涉信息网络犯罪、涉人工智能犯罪等研究领域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和强势地位。
近五年来,刑法学科教师在CSSCI法学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38篇,在CLSCI法学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93篇,其中有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A级核心期刊,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B1级核心期刊,88篇学术论文发表在C1级核心期刊,发文量在全国五大政法院校中常年占据排头兵的地位。
自2010年“中国法学高产作者”评选以来,刘宪权教授连续十一年进入“超高产作者”行列。以卢勤忠教授、于改之教授、孙万怀教授、何萍教授、张勇教授、吴允锋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年教师,以及以徐宏副教授、马寅翔副教授、李振林副教授等为代表的80后青年教师也多次在核心刊物上发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绩。由王恩海教授带队的模拟法庭参赛队也多次在各类大赛上斩获佳绩。学科教师共出版专著、译著百余部,由学科教师共同编写的《刑法学》教材广受好评,至今印刷历了五版,并且深受本校师生以及众多高校法学师生的喜爱。
此外,学科教师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十余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一项,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司法部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二十余项。许多学术观点被刑法修正案及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采纳。学科教师还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项。
注重多领域研究
打造国家智库重地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汇聚了众多优秀的资深刑法学家和青年刑法学学者,科研实力雄厚,优势卓然。在十九位学科教师中,分别有教授十名、副教授四名、讲师五名。其中,博士生导师八名,硕士生导师十五名。其中,刘宪权教授、孙万怀教授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等。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研究涵盖广泛,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在经济刑法、金融刑法、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涉人工智能犯罪等领域研究均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学术地位,占据着国内领先地位。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不断整合学科力量,进行团队合作研究,提升国家智库地位。近五年来,华政刑法学科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举办数十次具有较高质量的国际和国内学术报告会或研讨会,例如,作为学科传统品牌学术活动“上海市刑法学博士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研讨会的形式举办论坛更是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论坛取得的成效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刑法学科将在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培养卓越刑事法治人才的办学理念下,继续保持并发扬学科求真务实之特色,跻身国内外一流学科行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