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读《亚夫杂文选》

本文字数:1407

  □朱林兴

朱亚夫先生是沪上知名的杂文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亚夫杂文选》(2020年7月第一版)一书,是作者50年来,尤其新世纪以来杂文写作成果的选集。

习近平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今天,评论一个杂文家是不是合格,窃以为主要是看他在写文创作上有没有担当,是不是顺应时代潮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正确地运用杂文功能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于中华民族复业大业。据此,我认为亚夫先生是一个完全合格的杂文家,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杂文家。

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五十年的杂文写作经历,加上刻苦好学,使作者以笔作枪,至今活跃于全国杂文界,留有赞誉,一路上留下了丰硕战果。丁法章先生说,本书犹如  “一坛陈年的佳酿,一股香而又醇的酒味扑面而来,很值得细细咀嚼、回味。”

细品亚夫杂文这坛“陈酒”,其香其醇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准、敏和杂。

所谓“准”,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者能做到选题准,揭批狠,明辩是非,激浊扬清。如2017年,正当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有一个叫冯XX的人竟著文公然为日本侵略者鸣魾叫屈。令人震惊的是,对这种汉奸行为,国内有些人不但不划清界限,相反在网圈上转发、点赞。亚夫见之当即在网上发檄文,《虎患是武松招来的吗?》予以严加痛斥,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杂文战士的形象。有个时期有些地方出现了个别老人行为失范,或乘车抢坐位,或碰瓷骗钱财的现象。于是社会上相应地流行  “老人变坏”  “坏人变老”的观点,大有一杆子打枣,鞭及全部老人之势,有损尊老之美德和社会团结。为此,作者立刻撰写了《警惕污化老人的不实言论》一文,对污化老人的言行作了有力的分析和批驳,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所谓“敏”,就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和变化,作者能于青萍之末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歌颂和支持新生事物。作者的《该是重新评选“沪上八锦”的时候了》一文,直接催生了新“沪上八锦”的诞生;作者在  《上海老年报》(1998年3月)发表了《闻对日民间索赔方兴未艾》一文后,致使许多当年曾受日寇残害的老人和家属纷纷行动,计有百人之多出钱出力,积极开展索赔声讨活动;绞圈房子是上海真正的老房子,是上海史的见证。由于一度曾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受到了严重破坏,所剩无几。作者敏锐地觉察到绞圈房子在上海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便率先著文《石库门脱胎于绞圈房子》《可否筹设绞圈房子博物馆》,刊发在《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对倡导和保护绞圈房子产生了积极的宣传导向作用。

所谓“杂”,就是作者谙熟于杂文的特质,因事因时而异,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杂文“兵器”即“形式”。鲁迅先生是运用杂文各种“兵器”的大家,文字长短不一,文体变化多端,内容广泛。在鲁迅那里,可谓十八般兵器,运用如神。亚夫长年研究鲁迅杂文,发表了近二十篇研究成果(见《杂坛徜徉录》)。他在对鲁迅杂文兵器的认知上也颇有所悟,可以说得鲁迅先生之真传。主要表现在其杂文内容丰富多采,题材包罗万象,且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既有言论随笔,信札赋跋,又有祭文、主持词,还有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乃至网友评点。可谓在其囊中,重兵器、轻兵器,长枪、短枪,一应俱全。用什么兵器取于战场实情。同理,文之长短,文之体裁,视题材和效果而论。作者能如此匠心独运,熟练地运用,调动杂文手段和技巧,足见其杂文造诣之深,非一日之功所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读《亚夫杂文选》 2020-09-21 2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