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虹口跑出“北外滩速度”

35个市民驿站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年无休

本文字数:3230

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站 记者 胡蝶飞 摄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从设立“市民驿站”,到探索“区块链+社区生活服务”模式,再到“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城区管理……近年来,虹口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取得突破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昨天召开的第十五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明年,35个市民驿站将在今年底前实现全年无休。同时,全年可实现旧改超过1万户,远超全年6000户的目标,将创造虹口旧改的历史纪录。

35个市民驿站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年无休

昨天,记者走进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站时,正值用餐时间,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就餐。

“不用自己买菜烧饭,这里吃吃很方便。饭菜干净卫生,价格也不贵。”正在用餐的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这家位于虹口区北面的“市民驿站”共有两层,面积约2000平方米,除了社区食堂,还设有社区事务受理点、老人日间照护站、社区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多项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样的市民驿站在虹口一共有35个,已经成为虹口的特色服务品牌。

作为居住大区,虹口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的比例达到了41.81%,总人数是29.41万。

“建设市民驿站的初衷,就是为了聚焦总书记提出的‘老小旧远’问题,让群众尤其是老人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发布会上,虹口区民政局局长耿彧介绍。

如何让居民感受到城区温度,更有获得感、幸福感?针对市民多元化需求,这个“家门口”的服务站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延伸服务内涵。

耿彧介绍,虹口区自2016年开始试点推进市民驿站建设,到2017年全面推广,2018年8月覆盖全区的35个市民驿站全部建成。2019年,市民驿站全年服务群众726万余人次,较2018年增长了32%。总面积从当初4.45万平方米增至7.65万平方米,助医点达到46个,助餐点达到66个,每天能满足3.1万名老人吃饭需求,覆盖到了全区近11%的老人。

“目前,35个驿站已有18个做到全年无休,其他17个驿站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年无休。”耿彧表示。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全力打造“家门口”“管家式”“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办得更好、更实。

探索“区块链+社区生活服务”模式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虹口积极打造“线上市民驿站”,目前正在探索“区块链+社区生活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多全天候、零距离、多渠道的线上服务。比如,家电维修、通下水道等服务,市民可以手机预约,系统自动匹配,派维修工师傅上门服务。

家住四川北路街道南克俭居民小区的李阿姨,最近遇到了件烦心事,家里水管由于年久失修漏水,先后修了几次都没修好。

最近,李阿姨在居委会得知手机预约这一新方式,立即试了试。线上下单不到20分钟,维修工师傅就上门了。临走时,维修工师傅承诺如果是维修的地方漏水,可以免费再次上门维修。

通过整合区内各类社区生活服务资源,让居民通过手机便捷下单,就能获取更优质、更快捷的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虹口区用区块链赋能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虹口还以市民驿站为载体,设置党群活动室、“百姓议事厅”等,广泛引导动员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驿站建设。目前,已有20个区职能部门、31家社会组织、700余家驻区单位,近5500名志愿者参与,既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也切实做到了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依靠大家共同参与一起解决。

“智能”管理  城市管理顽疾下降23%

如何做好“绣花功夫”,让社会治理更智能?

虹口区区长胡广杰在会上介绍,当前的虹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时期,虹口以“一个示范区”为“好料子”,“两张网”建设“穿针引线”,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方面,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一网通办”建设。坚持以用户为本,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快办”变为“好办”“易办”。聚焦“两个免于提交”,实现区级层面本市部门核发材料的应免尽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承诺办理时限。聚焦“两个转变”,推动公共服务事项的“应接尽接”,全力提高全程网办能力和零跑动审批事项占比。聚焦“放管服”改革,全力化解制约企业“准入”“准营”“准出”的机制性障碍,做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

另一方面,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一网统管”建设,加快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

据介绍,虹口的“一网通办”审批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提速75%,试点开展“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9年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中居全国县(市区)第六。

同时,虹口还持续推进“一网统管”建设,深化“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管理模式,打造综合巡查、综合处置、综合监督三支队伍,问题主动发现率提高40%,城市管理顽疾下降23%。

“接下来,虹口将做实‘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城区管理模式,开展更多场景应用,推动城区运行管理的联勤联动和赋能增效。”胡广杰说。

今年可实现旧改超过1万户创历史记录

今年以来,虹口的旧改再提速,全年可实现旧改超过1万户,远超全年6000户的目标,创造了虹口旧改的历史纪录。

2012年以来,虹口区通过旧区改造已帮助15万群众搬离棚户区,多年以来虹口每年的旧改都保持在6000户左右,2016-2019年实现旧改66.5万平方米、2.43万户,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

虹口区区长胡广杰介绍,今年虹口区聚焦北外滩开发建设,推进了旧改全面加速。今年先后启动了15个街坊,收尾交地11个街坊。目前,已实现9个街坊、4578户的旧改征收。北外滩6个街坊、约6000户的旧改地块即将启动二轮签约,这是虹口历史上体量最大的一个旧改项目。

虹口区坚持旧改工作“做在当年、谋在两年、看在三年”,建立“三库三计划”。“三库”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库、零星二级以下旧里库、在拆基地库,“三计划”分别为启动、收尾、出让计划,确保旧改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旧改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位、落实到底,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强大工作合力。

虹口区还通过“三个组团”旧改推进方式,即市属和区属国企合作组团、市区联合土地储备组团、毛地处置和区土地储备组团,协同加快旧改步伐。2019年以来,以“三个组团”方式启动了25个街坊的旧改工作。今年将北外滩剩余旧改地块全部纳入市区合作范围,与市属国企加强合作,以地块打包的形式集中推进。

此外,2017年以来,虹口区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完成376万平方米、惠及7.52万户,帮助群众解决做饭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

“未来三年将完成600万平方米,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实现全覆盖。”胡广杰介绍。

经济“逆势上扬”跑出“北外滩加速度”

今年以来,虹口区克服疫情影响,区域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上半年GDP增速为中心城区第一,1-8月税收增长1.5%,位居全市第一,金融、航运等五大产业全线“飘红”,预计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居全市前列。

发布会上,这是虹口区交出的“成绩单”。

据介绍,虹口经济运行有四大特点:经济运行当中,金融、航运等五大产业基本全部转正,全线飘红;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外资外贸形势喜人;虹口整个财政收入的结构更趋健康,非税占比10%左右。

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打好“一张王牌”、做好“两篇文章”。而这张“王牌”,就是北外滩。做好“保市场主体”、做足  “增量”  “两篇文章”。“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这是虹口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发展红利。”

下一步,虹口将以强化“四大功能”为主攻方向,切实落实好市委提出的把北外滩打造成为“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的要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在线新经济,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虹口跑出“北外滩速度” 2020-09-28 2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