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随笔

八面来风

适当休闲也是一种幸福

本文字数:1153

  凡夫

央视曾以“经济生活大调查”对国民休闲时间作了调查,数据显示:70%的受访者日均休闲时间少于3小时,经常处于奔波劳累的状态中,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忙碌不堪。最为忙碌的地区集中在辽东半岛、长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概而言之,国人的休闲状况堪忧矣!

人的真实身份首先是生物,既然生命乃自然赋予,光阴也源于自然进度,那么,一个人要想持有清晰、纯粹的时间印象,就必须回到大自然——天时的缔造者和发布者那里去“领取”,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允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问题的症结在于你如何合理有序地安排这些生物时间。古哲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对个体生命也是极为适合的,该“张”的时候,紧张而勤奋地工作、学习,该“驰”的时候,调适心理,放松情绪,休闲一番,总之,个体生命必须作息兼顾才能日臻佳境。

客观而论,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休闲完全是处于被动的境地。他们为就业疲于奔命,为生计劬劳不已,一整天像机器人一样无止休地运作,奢望保住一个饭碗,奢望多挣些钱,这些“社会塔基”者迫于生活窘促,无奈将自己的休闲权自动放弃了,长此以往严重影响自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基石”概念是16个字: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休闲、心理平衡。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行为,现代人应该主动去争取健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其中“适当休闲”既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是自己享有的权利。否则便会远离健康。时下备受社会关注的诸如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难道与人们缺失“适当休闲”、心理压力过重没有线性的因果关系么?

倘若换个视角看休闲,不免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有些人并没有将休闲列入“幸福”的畛域。人们大多不知不觉地追随1690年首次由英国经验论代表约翰·洛克对幸福所下的一个定义,即“趋乐避苦,幸福就是至乐”。由此追求持续、无度、极致的快乐,却把休闲搁置一边。这些人难以接受这种快乐暂停的、单调的日常时间,觉得生活就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大戏”,他们不相信人生是需要“适当休闲”,而是百般寻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此生活委实够“爽”的,但是,到头了,却“误了卿卿性命”。——那些英年早逝者多为生命透支者,而缺失“适当休闲”乃是生命透支的一个主因。德国学者菲尔·博斯曼斯说得好:“幸福不在彼岸,它就在你身边”。倘作息兼顾地安排时日,有节制、无过度地生活,那么,“幸福”两字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末了,还要提醒国人,休闲方式是多元的,别光热衷于“看电视”“上网”等消极的休闲活动,多一些理智的、积极的休闲方式,如体育保健、学习培训、社交娱乐、旅游等,赏心悦目,健身益智。

如是,一个人才会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品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6 适当休闲也是一种幸福 2020-09-29 2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