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燃尽的火把

本文字数:704

  陈友敏

有一天晚上下楼拿快递,黑灯瞎火间,隐隐约约闻到了一股桂花香,却不真切。第二天中午,在厨房做饭时,开着窗,一缕风又送来了一阵香气,我才恍惚意识到,哦,桂花开了,中秋节要到了。

记得小学的时候,中秋节还不放假。那一天,我要上学,爸妈要上班。我虽然坐在教室,但是心已经飞到了外婆家。

等到下午放学,下班的妈妈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带着节礼,一路颠簸,一路说笑,伴着一路桂花香到外婆家过中秋。

外公早早就从后院摘了许多妈妈爱吃的梨,洗干净准备好,等我们到了,先是抱着我说,“给外公香香”,用胡子蹭蹭我的脸,再笑着招呼妈妈吃梨。

大人们开始准备晚餐,小孩们则满村子乱窜,跟小伙伴约好吃完晚饭一起打火把。“打火把”是外婆家的习俗,每到中秋这一天,村子里的小孩都会早早扎好自己的火把,等到天黑后,便聚到水塘边,燃起火把,沿着河埂一路走一路挥舞。

为了让我也能凑个热闹,心灵手巧的外婆会在这一天,特意给我扎一支迷你版火把。

吃完晚饭,天已黑透,哥哥们远远望着水塘边的火光,心痒难耐,但是没有大人的准许,谁也不敢偷跑。舅舅看时候差不多了,振臂一呼:“走!”然后带着屁股后的一串小孩,出门打火把。

这是整个中秋节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弥漫着烟味的水塘边,我们相继点燃自己手里的火把,火光映照出一张张笑脸。但是火把总会燃尽,热闹终究会落幕。

后来,因为城市边缘的扩张,外婆家的村子拆迁了,没了村子,没了水塘,也就自然没了可以打火把的中秋。

现在,每年中秋,聚在高楼里的外婆家,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饭,分食月饼,聊聊天,赏赏月,好像一切都很圆满,但我总是忍不住回想起童年那支小小的火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燃尽的火把 2020-10-09 2 2020年10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