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重点

高架桥下也“别有洞天”

“脏乱差”的桥洞如何变身城市新空间

本文字数:2977

长宁区将桥洞有效利用为市民的活动空间

黄浦妙用高架桥洞,打造了一连串的“城市绿洲”

黄浦妙用高架桥洞,打造了一连串的“城市绿洲”

  □见习记者  翟梦丽

高架是一座城市的脉络。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的运行离不开四通八达的高架立交。高架桥上车水马龙,高架桥下呢?很多人想到高架桥洞,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印象。乱堆乱放的杂物,随意停放的车辆,桥洞里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在上海,有3万多个桥洞,城市空间的不断缩减也让桥下空间的利用走向了更高的层次。走在城区,你是否发现有些桥洞下成了新的绿色花园,而有的成为了市民的活动空间?在未来,除了城市的脉络,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景观品味,赋能创新利用,高架将从”设施锈带”被打造成”休闲秀带”。

“脏乱差”的臭水沟也要大变身

长久以来,在大众的印象中,提起桥洞,第一个反应就是“脏、乱、差”。桥洞底下要么停满了自行车,要么就是阴沟臭水沟,路人对此避之不及。不仅脏乱差,桥下的安全问题同样令人揪心。

今年6月19日中午,有网友上传了一段视频并写道:锦江乐园附近浓烟滚滚。后经消防部门调查,平阳路靠近虹梅路桥下衡山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一停车场内员工休息室着火,并引燃邻近停放的1辆小客车。市应急联动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置,火灾很快被扑灭,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场火灾正是发生在高架桥下空间内。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设施养护监督处刘兆吉向记者透露,今年7月以来,市道路运输局、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桥孔整治行动。以打造“城市绿洲”为主旨,在着力保障桥下空间和桥梁设施安全的同时,重点抽查了静安、长宁、普陀、徐汇、宝山等区,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货运车停放、集体宿舍等情况,此外,管理部门还会同各区县,强调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充分改善城区环境,通过城市微景观改造,进一步焕发城市魅力。

桥洞成绿洲  城市更清新

黄浦区的辖区范围均为市区,这也是上海16个区中独一份。在市中心地块,寸土寸金,遍地是高楼大厦,很难能觅得一处空地作为市民绿化休闲之处。而就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区,黄浦妙用高架桥洞,打造了一连串的“城市绿洲”。

据黄浦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区内有三条高架,内环线、南北高架与延安路高架。在规范使用的前提下,黄浦区以打造一个中心城区城市绿洲的理念进行三条高架下桥洞的景观提升。“黄浦区绿化面积相对较少,高架桥孔又是硬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再加上高楼大厦,让人有种身处钢筋混凝土丛林的感觉。”他告诉记者,这也使得区政府在考虑如何利用高架桥洞时,最终决定将大部分桥洞用作绿化。“我们想打造一个城市绿洲,用更多的绿化配置软化比较硬环境。”

在桥洞底下种植物,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大有讲究。很多高架桥下淋不到雨晒不到光,这对植物来说并非优质的生存环境。因此,如何挑选合适的植物需要专家的专业知识作为保障。“在项目动工前,都会经过与园林专家绿化专家的开会讨论,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照与水的条件,进行不同的绿化配比。”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植物选择上会以草本植物为主,如果是耐阴的,那么就种植耐阴的植物;实在是很不利于绿化成活的,就突破传统模式,在植物元素与非植物元素的搭配中,适当增加非植物元素的比例;而在两侧光照较佳的区域,配予色叶植物品种加以点缀。此外,在黄金沙区域放置陶罐花钵组合、木桩与山石等园艺小品,将植物与小品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除了黄浦区将桥洞妙作绿化景观外,长宁区则将桥洞有效利用为市民的活动空间。正在改造的古北路、凯旋路两座桥下空间将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方式向市民呈现。原本灰白的桥孔是城市的“剩余空间”,这些“剩余空间”摇身一变,将成为年轻又具活力的艺术空间,重塑城市、街区关系,提高空间利用率,形成更多的城市开放空间,服务于周边居民及沿河步道使用者。

创新利用  安全为首

安全是第一位,合理利用桥洞的前提必须是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安全是底线,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乐于看到各个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创新利用桥洞的方法。”刘兆吉说。2015年,上海市交通委下发文件,将桥洞的管理权下放到各个区,这也让各个区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自身方案,市道运局负责统筹与监管。

“专项检查以来,全市共检查在用桥洞639处。检查发现在用桥孔问题247个,其中设置集体宿舍31处,存在经营性行为20处,停放货车或危化用品车辆17处,存在的消防、用电等安全隐患94处,其他不符合设置准则的情况85处。”市道运中心运行科科长钱钟达给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桥洞的利用,究竟哪些合规?2015年11月,市交通委下发文件,对桥梁桥下空间设置作出严格规定。严禁桥下空间擅搭建筑物、存放危险物品、设置集体宿舍等。一般而言,桥洞的利用大体为道班房、停车场与空间绿化。而黄浦区与长宁区的创新,也将原本针对桥洞的利用方式拓展提升。

跨部门协调才能管得好

能将桥洞巧妙提升成为绿色景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事实上,早在2018年,黄浦区就已经启动了高架桥下景观提升的工作,预计到明年年底,完成辖区内所有景观的提升改造工作。合理利用桥洞的前提是对桥洞安全的整治。以往,桥洞空间很多被用作仓储,在整治提升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地清退他们是一件不小的难题,这绝非一家单位一次上门就能解决。这其中,也不乏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让他们成功从桥洞中搬家的案例。从发出整治告示、给予搬离准备时间再到具体协调,需要交警、城管等各个相互部门配合。有些单位听到后本能排斥,工作人员需要一次次上门进行政策宣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劝说,具体行动也会大力支持。碰上搬离有困难的,比如货物过多搬运车辆数量多,可能引起道路堵塞的,就要提前与交警部门协调。

不仅仅是整治难,对于桥洞管理来说,最大的难题可能就在于“回潮”。钱钟达告诉记者,针对桥下空间的整治,在2015年已经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行动,此后几乎是年年都在落实。但由于桥洞整治的情况是动态发展的,让问题清零的确有不小的难度。

全市3万多个桥洞,很大一部分无人利用,这给管理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人用就有人管。”钱钟达解释说:“比如到了冬天,城郊地区可能就会有流浪者寄居在桥洞下,一旦要生火取暖就很容易引发火灾。”这种情况,不仅仅交通建设部门来管理,更需要多部门协同治理。

一网统管  科技赋能桥洞监管

难管也要管好,为了能对桥洞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管,目前桥孔的管理已经纳入了市交通委一网统管的计划,预计到2022年年底,实现监管的体系的实时、在线、动态、全面。“因为桥洞的管控面比较大,数量多,而且很多桥洞分布在郊区,平时鲜有人至,监管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盲区。”刘兆吉告诉记者,桥洞的治理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因此,利用一网统管的形式,借助科技的助力,把桥洞都“管”起来是一条必行之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视频智能分析。通过共享道路部门、公安部门、水务部门或者街道治安的一些监控,来一起来做好对于桥孔使用的监管。”

据了解,浦东新区目前已经完成桥洞监控探头的全覆盖。一旦监控到有不合规行为将会自动报警,具体负责人员收到通知后就可以赶往现场处置。“这样一来效率高了,要不然仅靠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难度也大。”刘兆吉说。

除了一网统管外,针对桥洞的利用,报备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健全。有需要利用桥孔的,必须要征得属地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并通过市道运中心的桥孔使用备案,以确保桥孔使用的合法合规,并接受全程监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4 高架桥下也“别有洞天” 2020-10-30 2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