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宪法里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史

本文字数:2667

图一

图二

图三

  【内容摘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传递着各个时期,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宪法的变化,实质上汇成了国家发展变化史。自1954年到2020年,宪法不断总结吸收时代的历史经验,并为未来的发展树立标杆,指引方向。而在十来次的宪法条文修改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变化,因此分析宪法条文同我国经济的联系,是学习四史议题中不容忽视的一隅。以此为依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并以此为线索,寻访百姓之声,找到民生中需求所在。

【关键词】宪法;改革开放;经济

□鲁育敏  张昊天  孙玉丽  栾超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进而席卷全国,面对汹涌扑来和迅速蔓延的态势,我们党和人民全力以赴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华民族的同胞亲情。但由于疫情来势迅猛、猝不及防,不仅夺去了许多无辜患者、医务人员和防控卫士的宝贵生命,也给我国造成了数以万亿计的经济损失,危害许多人的生命安全,并演变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许多隐藏的问题被展现或者加剧。我们沿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去学习和感受宪法带给我们生活质量提高和国家富强的喜悦之余,也应当去探寻在本次疫情中所出现在我们视线当中的改革发展的问题,在群众中听取百姓的意见。

此项目立足于宪法条文的8次修改,旨在研究我国在党带领下的改革开放之路,因此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其价值及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为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承前启后的力量;坚定我辈“中国梦”之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

二.宪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问题

根据我组设计的脉络中分析,并结合宪法法条,自1988年到2018年的5次的修宪对经济制度都有提及:直接对经济制度修改的有15条,占全部修正案将近一半。事实上,自从1982年的新宪法实施以来,宪法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已经融入到每次修宪之中。可以推断,宪法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将是未来修宪的一个焦点。宪法与经济制度是互相推动的:一方面,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经济制度加以确认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确保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宪法对经济制度作出规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完善宪法的内容与结构。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能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搞活经济,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宪法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态度逐渐开朗化,赋予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其关键的法律与制度动力:

第一,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一致,以根本法的形式保障了改革开放的实施,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康运行。

第二,宪法在内容上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从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99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041.4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7位。从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实际平均增长率为9.8%,是这个时期世界增长率最高的国家,远远超过了世界同时期的平均增长率(约为3.3%)1。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十分有利的经济增长对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正面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朝着有利于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的,农村的经营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一: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增长率=(后一年GDP-前一年GDP)/前一年GDP*100%

根据图一所示,1978年以前,GDP增长并不稳定,且增长率较低,甚至在1962以及1968年,即大饥荒年代间出现了负增长。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GDP呈现稳定快速增长,且在1994年时达到了近百分之八十的增加率。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印证了邓小平的那句话“不改革开发,不发展经济就是死路一条”。

以温州为例,从1985年到2018年,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典型城市,其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上升。

图二:数据来源于温州统计局的《2019温州统计年鉴》

第三,宪法对国家经济实现从公有制一元制到与非公有制多元制的共同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图三所示,2000年到2011年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是逐年下降,标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消费不断走向多元化。

图三: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三.访谈里的百姓之声

现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一些在最初微展苗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甚嚣尘上。碰上此次疫情,这些问题更加无惮,亟待解决。

问题一:住房问题

近些年来,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国人,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头病。先不提北上广地区的房价,就连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上涨到了至少1万来块一平米,但国人的工资水平却普遍没有上升,以致于难以支撑高达百万的房价。据我组同一些居民的访谈,他们认为国家应当多建质量好些的廉租房,抑或者给予符合条件的人住房补贴,真正实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上提倡的那样——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问题二:中小企业融资、借贷困难问题

在暑期实践中,我组有幸采访到了岱山鑫鑫饭店的老板和青岛优妮服装店的老板。他们在访谈中透露:此次疫情期间,他们因为商店入不敷出,又迟迟等不到银行放贷,曾经一度打算放弃营业,另谋生路。幸运的是,他们的坚持使得他们挨过了当时艰难的日子,迎来事业的第二春。两位创业者一致认为,虽然国家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是在一些关键时期,还需要抓紧决策,帮助中企业缓解融资困难,周转困难的问题。

问题三:教育信息资源公平问题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得到的并不相同。诚然,因为家境问题,教育水平会有差异。但是信息资源应该得到均衡。我组采访的高女士,是一位10岁小女孩的母亲。她提到,这次疫情期间,3-4月份,她的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但事实上,这网课上得断断续续的,归根结底就是资源信息缺乏。相较于村里的小学,城里的小学提供的线上教育平台更多。如果孩子长大了想在国内考个好大学,那最终都要面对一张考卷,同样的知识点。十年寒窗苦读,若因为信息接受不均衡而导致信息弱势一方缺少机会,那是很遗憾的。她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关注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宪法里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史 2020-11-09 2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