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老板爽约,员工无合同讨薪难

普陀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讨薪纠纷

本文字数:2040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张琳

受新冠疫情影响,上海一家商贸公司拖欠员工几个月工资,多次讨要未果的员工,遂向上海市普陀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调解,希望尽快解决燃眉之急。

调解员一边稳定员工们的情绪,一边联系公司核实情况,情法相融劝说公司老板,成功化解此次讨债危机。

未签合同

员工讨薪困难重重

2020年7月15日,上海某商贸公司员工程某等10人来到普陀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窗口求助,大家七嘴八舌焦急地向调解员诉说公司受疫情影响已拖欠了他们好几个月的工资且多次讨要未果。

由于该公司至今未与员工签订过劳动合同,众人担心万一公司经营不善关门的话,那就更拿不到累计17余万元的欠薪款和经济补偿金,程某等10人遂向劳调委提出申请调解。

劳调委受理上述纠纷后,一边对程某等10名情绪激动的员工进行安抚,告诉他们一定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对10名员工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和疏导,初步了解了整体案情。

原来程某是该企业指定的主管,全权负责店里的运行,其余人都是程某负责招聘进来的。之前员工工资的发放都是老板以现金方式给程某,再由他来分配给其余员工。员工与公司之间从未安排签订必要的劳动合同,这种松散的劳动关系形式,如果老板王某拒不承认劳动关系的话,将使员工讨薪困难重重。

稳定情绪

疏导员工理性维权

为切实保护员工应有的权益,调解员为员工提供了解决拖欠工资的法律援助途径,并联系区总工会法援中心及时安排了援助律师。

同时调解员还了解到,刚开始拖欠工资时主管程某为稳定军心,把老板娘垫付给他个人的工资拿出来给其手下员工解燃眉之急,这件事让程某深得其手下员工的信任。如果由程某担任员工代表与老板协商,可以避免人多嘴杂、意见不统一。

因此调解员让程某建立微信群,将讨薪员工都尽量拉到群里,并让群里的员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所欠工资金额发送到微信群内,使调解员和援助的律师及时掌握信息。同时也让程某将调解进展情况通过微信群来传达给员工,稳定他们的情绪,疏导员工用理性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老板爽约

调解员耐心释法

调解员在稳定员工心态的同时,另一边立即联系公司核实情况。公司老板王某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目前还处在半停工状态,经营非常困难,确实拖欠了员工的工资,待公司情况略为好转后,会尽快发放拖欠薪资。

调解员向王某指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要正确面对,妥善解决,不能采取逃避的方式进行处理,应与员工开展协商,共商共量,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共克时艰。

“背对背”疏导后,调解员想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可王某却借口有事多次爽约。调解员只能多次通过电话耐心向王某释明法理,充分解释纠纷涉及的法律依据。

对于王某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调解员告诉王某,《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合同,未同时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此外,劳动关系是事实关系,不以签订劳动合同为要件,劳动合同只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一种证据,没有劳动合同的,可以搜集并提供带有公司名称的工作证、工作服、工资发放记录、社保缴交记录、证人证言等材料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对于王某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程某等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如查证属实则王某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希望他能考虑清楚后果。

情法交融

员工讨薪成功

听了调解员的释法,王某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最新的法律规定。此外,公司主营餐饮业务,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已经几个月没有正常营业了,现在依然处于半停工状态,营业收入都用于弥补拖欠的店面租金,实在是付不出来这么多钱。但是王某表示一定遵守法律规定,希望调解员能帮忙做程某等人的工作,适当降低一些标准。

“员工外出打工不易,他们要生存,还要养家糊口,希望你能换位思考。”调解员再次对王某进行了疏导。

经过调解员多次的法治宣传和劝说,王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和程某等10人协商,希望程某等人体谅他目前的困境,降低申请书上的主张金额,最终双方在调解员主持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案例点评】

本案涉及的拖欠工资纠纷在疫情期间较为常见,员工讨薪一般人数众多,情绪又比较激动,不进行有效处置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本案维权的难点在于员工主张经济补偿金、工资等请求,是基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然而员工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缺乏相关证据,如走仲裁程序维权可能会面临无法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风险。

为避免员工遭受更大损失,调解员尽力促成双方协商一致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快速定位争议焦点,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调解此次纠纷,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消除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 老板爽约,员工无合同讨薪难 2020-11-10 2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