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28项“问题清单”促“整改清单”

线上包装废弃物增多 过度包装突出

本文字数:119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与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效密不可分。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区人大全面开展执法检查,各级人大代表约1.3万余人次参与检查,向政府部门分两批提出了11类28项“问题清单”。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情况的报告。

按照《条例》,有关部门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规划。上海市环境卫生“十三五”规划、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等均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同时,《条例》也推进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及处置能力提升。新建2座干垃圾焚烧厂,增加处理能力2000吨∕日,焚烧处理总能力达19300吨/日,预计年底新增2座焚烧设施,焚烧处理总能力达到21300吨/日;新增3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增加集中处理能力1450吨∕日,湿垃圾集中处理总能力达5530吨/日,另有分散处理能力1265吨/日;预计年底全市干、湿垃圾处理总能力将达到2.8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市还建成1.5万个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201个中转站、10个集散场,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同时,本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有了提高。通过开展“光盘行动”,今年8月至10月,餐厨垃圾日均比去年同期减少242吨。快递包装物也有所减量,本市主要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以上,全行业推广使用循环快递箱12万个。

《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法规作用得到较好体现,成效得以持续提升。同时检查发现,严格对照法规各项规定,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其中,源头减量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如线上包装废弃物不减反增。

检查发现,目前八至九成的网购包装由电商先行包装后投运,仅在收递环节减少包装效果有限。上半年监管部门对5家线上平台5种产品的抽检发现,化妆品和咖啡、茶叶类产品包装不合格率分别达到70%、20%,过度包装现象较突出。

同时,净菜上市力度不强。《条例》规定积极推行净菜上市。但目前本市净菜上市仅在部分大型商场和精品超市推行,面广量大的农贸市场还是空白,外地入沪的农副产品如何减量尚无有效办法。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建滞后。目前本市规模化菜场还未全部配备就地处理设施,有些已配备的设施实际处置能力低于设计能力,且产生异味、废水,影响周边环境。此外,还存在设施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资源化产品出路不畅等问题。一次性餐具减量产生反复,检查发现,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餐饮外卖平台上有的商家根据部分用户需求恢复了主动提供餐具。检查还发现,部分餐饮店、高校食堂食物浪费现象仍较为严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28项“问题清单”促“整改清单” 2020-11-27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