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情感档案

爸妈、公婆,我怎么才能一碗水端平

本文字数:3900

贰柒 制图

  □口述:丽华  记录:林可依

丽华和老公的老家在外地。两人在上海结婚成家后,因为要上班工作,无暇顾及家务琐事和孩子,只能让两家老人轮流从老家出来帮忙。

可是却因此矛盾重重。婆婆总认为丽华偏心自己父母,让他们呆在上海的时间长,享的福多。丽华却觉得自己父母很委屈,这把年纪了还要帮女儿女婿操持家务管孩子,都没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还要被亲家诋毁。

她其实也不想麻烦老人,可是现实又让她不得不依靠老人。如何处理和双方的关系,不委屈任何一方,是丽华现在最大的苦恼……

异地成家,只能请婆婆出马

吃完晚饭,老公的手机响了。他瞥了一眼,便悄悄走了出去。我知道,那一定是公婆来电话了。果然,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背着我爸妈,我问他是不是公婆的电话,他点点头,神色间满是无奈。

原来,婆婆又在指责他偏心了。我明白婆婆的意思,都快年底了,今年到现在她都没和我爸妈换过班,要来也得明年了,她觉得她又吃亏了。我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也许,在婆婆眼里,来上海是个美差,可她不清楚,之所以没让她来,是因为今年的情况有了变化,以她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应付。在她眼里,我爸妈是来上海享福了,可她又哪里能想到,我爸妈其实每天忙得团团转,比起在老家悠哉悠哉的生活要辛苦得多。

我有时候其实觉得挺对不起我爸妈的,为了我,他们这么大年纪还如此辛苦。可是,把这些说给婆婆听,她会理解吗?能相信吗?

我和老公的老家在东北,我俩是高中同学,后来考取了不同的大学。毕业后,我先来了上海,随后老公也跟着来了。异地恋的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经历了时间、地域的考验,我们认定彼此就是此生挚爱。虽然当时物质条件很清贫,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结婚了。从此在上海这个原本完全陌生的城市,一点点建起了我们的小家。

大女儿月月出生那年,因为老公在外地常驻一年,我一个人实在没办法兼顾工作和孩子,不得已只能向老家求助。那时,我哥哥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哥嫂正忙着创业,孩子只能扔给我爸妈照顾。眼看爸妈帮不了我,我只能把婆婆请了过来。

让婆婆帮忙也是无奈之举。婆婆并不是那种能干的人,她手脚慢,干活不利索。在老家也只能勉强应付家务,家里总是乱糟糟的。

果不其然,婆婆来了后,要带孩子,还要做点家务,整天忙得鸡飞狗跳,家里杂乱无章。我脾气急,有时忍不住说几句,婆婆的脸色就阴沉下来。满脸都写着:我明明是来帮你的,你还嫌弃我?

婆婆出尔反尔

最终,我和婆婆还是不可避免地大吵了一架。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就觉得月月不对劲。小脸红彤彤的,而且一直哭闹个不停。我赶紧把她抱过来,一摸额头,果然烫得利害。我赶紧打了辆车带她去了医院。

医生给月月量了体温,打了退烧针,开了退烧药。告诉我幸好送得及时,要是再晚一点,就转成肺炎了。我暗暗庆幸的同时,也对婆婆产生了一些不满,要不是我下班回家,要不是我及时发现,月月还不知会怎么样呢。她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连这么基本的看护孩子的事都做不好吗?

更让我气愤的是,不久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婆婆自己吐露出那天月月之所以会发烧,是因为她那天和一个邻居老太太聊天聊得开心,忘了时间,月月坐在冰冷的石凳上时间太长,本来穿得也不多,受了凉才生病的。得知事情缘由,我火一下就上来了,想和婆婆好好掰扯掰扯。可没想到婆婆比我嗓门还大,她觉得能来帮我带孩子就不错了,自己每天都很辛苦,我竟然还指责她。最后  她不声不响地买了车票,收拾了行李,竟然直接回老家了。

我没想到婆婆会给我来个下马威,我要上班要带孩子,怎么忙得过来?不得已,我只能先请了几天假。老公知道后,连夜从外地赶了回来,没想到,他竟然还帮着婆婆说话,怪我没处理好婆媳关系,把婆婆气走了。

我又气又急,只能给我妈打电话。听说了我的难处,哥嫂都很通情达理,他们商量了一下,让我妈来上海帮我带孩子,我爸继续留在老家照顾小侄女。果然还是自己家人心疼自己。从那时起,我就打定主意,以后不要婆婆来帮忙了,省得看她的脸色受她的气。

可是,我没想到剧情反转得这么快,没过几个月,婆婆居然又主动提出要来帮我带孩子了。原来,公公整天在外面打麻将玩,婆婆回家后,一个人在家特别没意思,因此反倒怀念起在上海帮忙带孩子的日子了。毕竟,家里有个小孩子要热闹许多。我当然不愿意了,当初她说走就走,一点不体谅我的难处,现在她想回来就回来,这也太简单了吧?

可我的拒绝并没“吓退”婆婆,她还是屡次言辞恳切地表示要过来帮我带孩子。最后,老公绷不住了,让我接纳她。我妈也说,婆婆既然这么诚心,就让她来吧。她还说正好她也不放心我爸一个人在家,想要回家看看。既然我妈都这么说了,我再不接受婆婆,就显得不够通情达理了。于是,我妈回了老家,婆婆又到了上海,重新上岗。

因为婆婆作,只能两家老人轮换来帮忙

虽然婆婆回来了,但因为之前结下的矛盾导致我们互相看对方都觉得不顺眼。尤其是婆婆,刚回上海的喜悦过去后,一忙一累,又开始摔脸子了。为了月月,我只能收起脾气,忍气吞声。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月月上幼儿园。

那时,老公也已外派结束回到上海。有了帮手,幼儿园又在我们自己厂区内(我所在单位是大型国企,有自己的幼儿园),接送都很方便。我赶紧让老公把婆婆请回老家。没想到婆婆却很不开心。她认为我们这是过河拆桥,利用完了她就赶她走了。这真让我哭笑不得,要不是她脾气那么古怪,我也不会让她回去。我就不懂,她为什么就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我总算过了一段一家三口的平静日子。可问题又接着来了,月月上小学了,每天的上下学接送又成了问题。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只能找自家老人帮忙了。

一想到婆婆的臭脸,我就不想叫她。幸好,这时候我的小侄女已经快小学毕业了,哥嫂的事业也进入了正轨,可以有时间自己管孩子了。于是,我把爸妈接来帮我。

爸妈刚来上海没多久,知道了消息的婆婆就不乐意了。她质问老公,为什么要叫我爸妈而不是叫她。她是孩子的奶奶,理所当然是奶奶来照看孩子,而不是姥姥姥爷。老公被她闹得没办法,只能哄她说,因为不想让她太劳累,才叫了我爸妈。毕竟两个人要比一个人轻松些。婆婆这才无话可说了。因为公公比较爱玩,在老家有他自己的牌友,所以他不愿意到上海来。这是婆婆的软肋。

其实我爸妈来帮我也并不轻松。老两口一个要管孩子,一个要管家务,也没停歇的时候。我爸妈在老家农村还有很多房子,需要人照看。而且家里还养了几条狗,一只猫。但为了帮我,他们只能先把房子和猫狗扔在一边。让我哥隔三差五地回家看一看,给狗和猫准备点吃的。

可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在婆婆眼里却成了享福。因为我和老公后来换了一套大房子,而刚开始婆婆是和我们一起住在一套小房子里。禁不住婆婆屡次三番地闹腾,我和老公最后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双方老人轮流来上海,各呆半年。

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

四年前,我生下小宝。生小宝时,我已经快40岁了。月月快小升初了,又要操心她的学业。而双方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不忍心他们太操劳,也曾把婆婆劝回了家,想靠自己把产假那段时间撑下来。可是产假结束,小宝没人可带,只能请双方老人继续帮忙。

婆婆很快便力不从心。我没办法,只能让她先回家,把我爸妈叫来。这一次婆婆没作,可能也清楚自己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但我却觉得特别对不起我爸妈,每天看他们老两口忙忙碌碌,我心疼却也没办法。其间,我爸妈家的房子还出过一点状况,我哥只能电话叫回了我爸。我爸回家处理完后,又赶回上海帮我。如果不是因为我,他和我妈完全可以在家享受平静的生活。

小宝上了幼儿园后,我爸妈暂时轻松了一些。这时婆婆又开始主动请缨要来上海了。我想让我爸妈歇一歇也好,便答应了她。

没想到今年遇上了疫情。上半年本来就是我爸妈过来的日子,我因为疫情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也因此能搭把手,难得让他们轻松了一下。婆婆对此却颇有微词。到了下半年,本来是该换婆婆过来的。可是正好遇上小宝幼儿园搬迁,每天两个孩子接送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幸好我爸会骑电动车,这样就不耽误两个孩子上下学了。考虑到婆婆不会骑车,让她接送孩子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就没让她来。没想到婆婆却为这事耿耿于怀,一有机会便要闹。

其实,我爸妈也很辛苦。虽然他们平时从不在我面前抱怨,可偶尔他们也会流露出想回老家的念头。我知道他们是真的累了,可是,我却只能麻烦他们,因为确实没有人可以帮我。一面我觉得对不起爸妈,一面婆婆的作天作地又让我无可奈何。两边都是爸妈,两边我都不想让他们不开心。这一碗水究竟该如何端平,我真的很疑惑。

手记>>>

想要一碗水端平,先要放下心结

丽华的烦恼并不是她一个人的烦恼。婆媳矛盾,早有人下过定义,是一道世界级难题。而与此对应的,则是自己父母的宽容。只要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似乎任何事都可以为他去做,任何委屈都可以为他去受。也因为这层对比,婆婆也就显得越发古怪,不近人情。

其实,仔细想想,婆婆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丽华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帮丽华带大了月月。而且生了小宝后,她也并没一推了之,之所以后来没有继续带,也实在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且她还总是主动要求来帮忙,虽然其中不乏心理不平衡等因素,但总体来说她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婆婆。

所以,丽华要想处理好和婆婆的关系,首先要放下心结。多看到婆婆好的地方。多站在婆婆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明白了,也许处理起和婆婆的关系时也就不会那么烦恼了。而父母这边,我觉得丽华也应该多为父母想想,能帮他们多搭把手就多搭把手,或者可以考虑请个阿姨帮忙接送小宝,而月月已经上初中了,也应该培养她独立自主的能力。毕竟父母年龄都大了,让他们快快乐乐地享受一下余生,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情感档案 B04 爸妈、公婆,我怎么才能一碗水端平 2020-12-09 2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