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她在长江入海口扎守18年,始终以服务游客,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为目标。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港口运营总监徐红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怀,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徐红与员工严防死守,确保了3万余名旅客、1万多名船员“零输入” “零感染” “零输出”,交出了守好邮轮港这个“上海门户”的出色答卷。
随江入沪拓事业,创新服务树标杆
徐红出生在江苏启东,高中毕业后,她乘着轮渡,抵达十六铺码头,来到上海工作。“我出生在长江口,踏浪来到上海,事业在滨江发展,我与长江真是有着不解之缘。”徐红不禁感叹。
“在成为一名客运员之前,我在宝山做了8年商场营销员,这8年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顾客打交道,如何更好地服务顾客。也是这份工作让我得到了成为一名客运员的机会,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我在上海的 ‘立根之本’。”徐红说。
2002年,徐红进入上海吴淞口开发有限公司,8年的时间,一步步做到了客运站站长。后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2010年开始,徐红担任邮轮港码头作业部经理,又凭努力成为公司的党委副书记、港口运营总监。
近年来,邮轮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越来越受旅客的认可和青睐。“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给顾客好的服务体验,比一切都重要!”作为港口运营总监,徐红并不满足于每个航次的运营组织,而是力求通过优化流程、创新服务、规范标准,使旅客享受愉悦的邮轮体验常态化。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一期设计游客年通过能力为60.8万人次,随着国际邮轮巨头竞相布局中国市场,并且引领大船时代,两船同靠已成港口常态,日均客流量达9300人左右,客运楼承载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化解矛盾,徐红和她的同事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推出了邮轮出入境通关流速控制PFC模式(Cruise Passenger Flow Control For Embarking&Disembark鄄ing M ode),利用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实时监控邮轮通关现场动态,对高峰时段及重点区域进行错时错峰、区域分段,平衡各区域内游客数量,做到了用时间差来换取空间差,解决了外围通关和核心通关的冲突,提高了游客的体验舒适度。
近10年间,她带领团队实现多船同靠常态化,先后接待大型国际邮轮超过2200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超过1300万人次,助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待规模和影响力跃居“亚太第一、全球第四”。她创新实践形成的20多项管理办法和服务举措,更是成为全国邮轮港口运营管理的示范。
严防死守抗疫情,确保“零输入”“零感染”“零输出”
今年年初,邮轮港正在策划如何装饰客运楼,迎接2020新春的到来,迎接即将涌入港口的旅客们,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给全体兴致高昂的邮轮港人泼了一盆“冷水”。回忆起年初的疫情阻击战,徐红至今仍历历在目。整个邮轮港,全体上下严阵以待。
邮轮具有“人员高度密集、空间相对封闭、联通国内国际”的特点,给防疫带来巨大挑战。作为分管邮轮实务操作的主要负责人,徐红迎难而上全程参与邮轮联防联控工作,积极做好消毒隔离、旅客测温、解释安抚和矛盾化解工作。
有的员工怀着孕,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员工正在与家人团聚,就被召回单位。对徐红来说,年初三是父亲的忌日,但还有两艘邮轮靠岸,邮轮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私,身为女儿,徐红想要回家祭拜疼爱自己的父亲;于公,身为港口的运营总监,徐红放心不下员工直面防疫严峻形势。当天,她天还没亮就出门,7时到达启东老家,在家停留不到半个小时,就匆匆赶回邮轮港。此后,她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毫无怨言。
“1月29日,我们接到了最后一个入境航次,在组织所有游客下船、测温、核酸检测、隔离后,所有员工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但又留有一丝担忧,徐红表示:“好在14天后,船上所有游客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
徐红带领员工严防死守,确保3万余名旅客、1万多名船员“零输入” “零感染” “零输出”,堪称行业奇迹,交出了守好邮轮港这个“上海门户”的出色答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