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网络互助不能变质为“网络无助”

本文字数:513

  网络互助的本意是守望相助,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把很多中低收入人群联接起来,通过协议承诺的方式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监管空白、法律滞后,一些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强势条款,肆意修改规则,让很多参与者在患病后无法得到理赔,维权成本又居高不下,引发了不少的纠纷。本期“权威曝光”介绍的就是有关网络互助的问题,亟需监管来规范相应的运作。

由于基本医保、商业医保还在某些层面无法做到全覆盖,这种情况下,网络互助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让很多人能够及时参与并获得网络互助,这一切的推手就是网络互助平台。如果平台的本质具有公益性,那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按照一定的规则交费,出现风险时获取救助即可。然而,目前国内的网络互助平台即使披着公益的外衣,其实质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平台。而这就决定了网络互助平台的目标是逐利的,再加上很多产品在成员准入、条款解释、互助金赔付等方面存在各种管理缺陷,导致出现了“变质”现象。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通过法律法规填补相应的监管空白,才能规避“乱象”引发的社会风险,不能让网络互助最终变成了“网络无助”。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网络互助不能变质为“网络无助” 2020-12-22 2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