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写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61项市级部门审批事项下放浦东实施……法治保障正在推动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为确保制度长效化,市人大今年还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实施情况列为本年度重点监督工作之一,昨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相关情况报告进行审议。
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推动浦东新区更好发挥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9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出《决定》,为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市政府以及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依托人大《决定》,加快推动《若干意见》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按照《决定》的要求,本市大力探索综合授权改革,对浦东新区给予最大限度赋权落实《决定》中“本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经济领域行政管理职权,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决定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的要求,在市级权限内对浦东新区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赋权。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浦东新区一批行政审批的决定》,明确61项市级部门审批事项下放浦东实施。
而这一变化给浦东的发展增速增能。市发展改革委在汇报时表示,市科委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权下放浦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浦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99家,超过前三年之和。2020年度拟认定公示企业1678家,认定量再创新高,浦东新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市之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审批权和留学人员落户审批权下放给浦东。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新区自主审批通过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4428人,留学人员落户2122人。
《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中,“证照分离”改革是2015年国务院批复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首批共11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进一步增加47项进行试点,此后浦东新区又自主提出了35项改革举措,覆盖面不断扩大,今年8月,本市审批部门负责实施的248项事项改革举措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权下放复制推广到松江,截至6月21日,松江第一、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企业共计19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4.5%。
“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市人大支持下,已写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已在全市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
“一业一证”改革是支持浦东再出发若干意见20条举措中明确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涉及审批流程再造和监管制度创新,在全国和本市层面尚无直接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撑。为加快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市政府办公厅指导起草《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分析和修改完善后按照程序报请国务院审批。11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方案》,同意在浦东新区对首批31个行业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试点,将25项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浦东受理或发证,推动实现市场主体“一证准营”、行业综合许可证全国范围有效。浦东新区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以来,总体实现审批时限压减90%,材料压减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