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春
又是一年。眼睛一睁,第一件事自然是打开手机,鸟儿迫不及待婉转轻啼,一个个新年的问候,约好了一般,如期而至。
微信便捷,五湖四海,秒速到达。只是感觉少了些什么,或者说,自微信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每每迎新之余,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往年新春来临之际,我都会给朋友寄贺年卡、明信片,借着新年的祝愿,聊表心意,感谢朋友们的厚爱。
朋友们也会送来祝福,单位、家中,一沓沓,一摞摞。一张张卡片,是友情的纽带。每次收到,心里就有股暖流,便想有朋友牵念的日子是幸福的。
可惜搬过几次家,好多书籍,包括贺年卡片,大多割爱了。前几天整理书橱时发现了一些,小心脏不由自主“怦怦”加快了速度。
贺年卡有的精致典雅,有的普普通通,无一例外,饱含着一份份情谊。我尤其为里面朴实的话语而激动、欣喜。如延安中学校长李汉云、天山中医院院长孙思瑛、东华大学教授张徐顺、华东政法学院办公室主任、书法家陈善元等,语言一如他们的为人,睿智而又质朴,透着缕缕温暖、温馨。
印象最深的是陈凯教授。他寄来的贺年卡显然是自己设计的:正面是红红的一串冰糖葫芦,打开是一个独具创意的和他工作紧密相关的标记,旁边是“好事一串串”几个字,一如他的为人,机智、幽默。
认识陈凯是朋友郭杰兄介绍的。郭杰是一名资深律师,那天在他的办公室,聊起有什么热点,他说你可以去采访一下陈凯。
陈凯似乎和性联系在一起,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性在我国几乎和“黄”难解难分,走近陈凯就好比走近禁区。那时也是年轻气盛,一听介绍,当即应诺:好!
我第二天就来到了陈凯的办公室。陈凯作为我国性医学领域第一位国家级发明奖的获得者,对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开拓和传统观念的转变作出了贡献,其冲破世俗偏见,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值得颂扬的。
遗憾的是,陈凯教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有数张明信片没有署名,但我知道是哪几位朋友,他们的生活之路不太顺利,然而一年又一年,依然每年默默地关心着我(现在是微信),我尤为感动。
儿子也郑重其事地送过我贺卡。应该是小学吧,那天傍晚我去长宁实验小学接他,在教室门口一露头,盼望多时的儿子雀跃着跑了过来,兴奋地说:“爸爸,送你一样礼物!”我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要他快去整理书包,天已经黑下来了。儿子却一个劲地坚持着要我收下,我低头一看,是一张贺卡,一张他自己做的生日贺卡,不由心头一动,接了过来。
那是一张普通的铅画纸,上面画有鲜艳的芙蓉花,碧绿的青草地;有欢乐的孩童,可爱的小狗。布局松弛有致,简繁得当,把他这几年学的绘画本领一并用上了,左上角还有一句中英文对照的话语:爸爸生日快乐!儿子满脸稚气地告诉我:“这句英语我们没有教过,是问老师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小不点,已经成了大博士……
鸟儿轻啼,一声又一声。明信片、贺年卡无可奈何地远去了。其实不管是卡片的传递,还是微信的问候,表达的都是一份情谊。这友谊,宛如美酒,越陈越香,越陈越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