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法治庭审

295万还是330万,这套房子到底卖了多少钱?

为多贷款“做高”房价发生争议谁付“代价”?

本文字数:1269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陈王成

小吕怎么都想不明白,卖家侯先生怎么就突然变了卦?购房时,双方原本约定好采用“阴阳合同”的方式,  “做高”房价,以向银行多贷款,并约定贷款下发后,由侯先生返还小吕差价中的23万元。没想到贷款下发后,侯先生却迟迟不肯返还。双方协商未果,小吕将侯先生起诉至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日前,浦东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认定原、被告双方签订的虚假合同无效,一审判决侯先生返还小吕23万元及相应利息。

抵押贷款时打起歪主意“阴阳合同”终成定时炸弹

2019年8月31日,小吕与侯先生达成一致:侯先生将其位于浦东新区康弘路的一处房产以295万元的价格卖给小吕。

为贪图房贷的低价利息,小吕便找侯先生商议,能否以“阴阳合同”的方式  “做高”房价,即另外再签订一份标价为330万元的虚假合同,用以向银行多贷点款,急于出售房屋的侯先生当即答应。

然而,当小吕支付了首付款,银行也将贷款支付给侯先生后,他却并没有如约返还23万元差价。

小吕诉称,自己与侯先生签订过多份合同,都明确标明房屋出售价格为295万元。并且,侯先生还曾向其出具过借条,借条当中写明,侯先生仍欠小吕23万元房款未返还。因此,小吕向法院提出,侯先生应返还其23万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侯先生辩称,他确实与小吕约定好以295万元的价格出售该套房产,但这是有条件的——小吕必须在2019年10月8日前付清房款,否则房屋交易价格就以330万元计算。

事实上,小吕直到2019年12月2日才付清,因此侯先生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返还这23万元。法庭辩论时,侯先生表示,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是23万元已经挪作他用,目前债权人很多,需要分60期免息返还原告。

因虚假意思签订合同无效法院据《民法典》作出判决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依据我国《民法典》第146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本案中,原、被告为了提高贷款金额,约定了虚假的交易价格,依此而签订的合同应当无效。被告提出的原告需在2019年10月8日前付清房款,否则房屋价格以330万元计算的说法,遭到原告、中介人员的否认,且被告并无直接证据予以证明。

据此,该房屋最终成交价格应为295万元。侯先生因无效行为获得的23万元,应当返还小吕。违约金条款无效,原告主张逾期付款违约金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同时,根据民法精神,任何人不得从无效行为中获益,侯先生还需承担占用资金的利息。

综上,法院判决侯先生返还小吕23万元以及相应利息。

法官说法>>>

主审法官陈裕国表示,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本案中,买家小吕为获得更多贷款与卖家侯先生“做高”房价,签订了所谓的“阴阳合同”,最终给小吕带来了无法追回钱款的风险。因此,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各方都应依法、诚信地签订合同,切实保护好自身的权益、维护好社会的诚信秩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B08 为多贷款“做高”房价发生争议谁付“代价”? 2021-01-08 2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