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真实的交易——走近线人
一、解构线人交易
(一)警察
(二)检察官
(三)辩护律师
(四)犯罪行为
(五)奖励
二、告密活动的多重影响
(一)打击犯罪
(二)对执法目的的戕害
(三)这里谁说了算
(四)过失和腐败
(五)刑事案件被害人
(六)脆弱的线人
(七)暴力恐吓下的证人
(八)系统完整性与信任
第二章 抓贼:关于告密的法律规定
一、招募线人,奖励线人
(一)警察
(二)检察官
(三)《联邦量刑指南》与量刑
(四)额外收获:酬金与毒品
二、线人不过是侦查工具
三、被告人对抗官方使用线人的权利
四、法律限制:政府不能做什么
五、比较视野下的线人活动
六、美国的“线人法”
第三章 不可靠的线人
一、说谎的线人
二、执法部门依赖线人
三、陪审团
四、无辜者认罪时
五、鸡肋的程序保障(略)
《告密:美国司法黑洞》
[美]亚历山德拉·纳塔波夫 著
郭航 周航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线人是警察恣意操控的提线木偶
★告密是侵蚀美国司法的隐形黑洞
★美国司法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线人活动的神秘世界首度展现
★著名法学家秦前红教授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尽管公众几乎看不到告密行为,但其已如黑洞一般侵蚀了美国的司法公正。本书首次对美国刑事司法中的线人告密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告密交易制造了不可靠的证据,放纵了真正的罪犯,危及了无辜者的自由。告密行为还破坏了非裔社区的邻里关系,加剧了警方与贫民之间的对立。亚历山德拉教授通过数十个真实的案例,揭露了告密交易对高犯罪率非裔社区造成的社会破坏。从缉毒战争到嘻哈音乐,从黑手党线人到白领犯罪,本书全面展示了告密交易在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可怕影响。此外,她还解释了现有司法制度如何真正发挥作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建议。本书打开了美国司法制度真正运作方式的潘多拉魔盒,向读者们展示了线人活动的秘密世界。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拉·纳塔波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2016年度古根海姆研究员,著有《告密——美国司法黑洞》,荣获2010年度美国律师协会图书荣誉奖项银槌奖;《无罪之罚:美国司法的不公正》,荣获《出版人周刊》2018年度好书;参编《刑事司法新思维》,荣获2017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译者简介】
郭航,湖北黄梅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周航,湖北罗田人,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序】
从近代宪法产生的目的看,宪法的根本就是为了规范公权力,划定权力的合理界限,进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各种基本法律中,刑事诉讼法被称为“小宪法”,盖因刑事诉讼的文本规定及实践同公民的权利保障、国家权力制约和规范行使密切相关。观诸美国建国先贤所著的《联邦党人文集》,其中无不透露着对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期待。实际上,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在制定之初并未直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其理由在于:第一,州宪法中包含了相关条款;第二,将人权法案列入宪法中将会有危害性,将会成为政府要求多余已授权的借口。但是,仅仅在宪法通过四年后,美国就一口气通过了十个宪法修正案,这十个修正案被称之为《权利法案》。其中,第四至第八修正案与刑事司法直接相关,包括禁止不合理的关押,在申请搜查令时由中立的法官批准;获得正当法律程序的保护、禁止自证其罪和双重审判;保护接受迅速、公平、公开及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包括告知被指控之罪、与原告对质、取得证人与聘请律师的权利;禁止过高的罚款与过高的保释金,及禁止施予残酷且不人道的惩罚等等。
《告密》一书的论述即在于刑事司法中的线人制度在哪些方面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破坏了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原则。对线人的利用不仅包括警察,还包括检察官。
当然,一项制度之所以产生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必然有其存在的土壤,正如本书中所引用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剀切指出的:如果“没有线人提供的线报,我们(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线人,执法当局将无法渗透和摧毁有组织犯罪集团、垄断贩毒团伙、银行诈骗、电话诈骗、公共腐败、恐怖主义犯罪团伙、洗钱者及间谍团伙等等。”无疑,对线人的使用能让执法部门有能力追查那些拥有政治背景或者极为隐蔽的犯罪,进而实现打击犯罪的目标。但这一实践的弊端也甚为明显,政府对线人的使用本应是更好的打击犯罪,事实却是由于对线人的日趋依赖,导致政府将注意力从打击犯罪转移到建设和控制社会上来,并将监视社会视为使用线人本身的目的。利用线人、对线人管理不当也会导致执法机关的诚信度和权威受损,如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规定被告人聘请律师的权利,这意味着被告人一旦被指控犯罪,政府就不能在没有辩护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讯问,但是利用线人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一限制,如此就会导致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形同具文。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