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重大法律问题研究》结项

郑少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本文字数:1060

  □记者  徐慧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获悉,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郑少华教授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重大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8VSJ040)经审核准予结项(证书号:2020VJ022)。

该专项于2018年3月立项,在为期二年多的研究过程中,郑少华教授带领校内成员——胡苑教授、叶榅平教授、徐键研究员、周杰普教授与校外成员——王慧副教授、侯佳儒教授、孙放副教授等子课题负责人或主研成员以及环境法学科博士生们先后赴山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调研,精心研究。

先后在《法学》《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提交十余份专家建议,其中有八份建议获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建议先后被国家立法与上海、浙江、海南等地方立法所采纳。

该专项集中研究了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中央和地方权限划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察执行垂直管理、涉生态环境监管纠纷解决机制等几个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大问题。最终,提供了3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

该项目还取得了科研育人的效果:以该项目为依据的“共保联治、法治护航”——长三角示范区固体废物处置区域协同治理机制获2019年“知行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专项赛,十大示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保联治,法治护航”环境保护区域协同治理调研宣讲团入选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据悉,该项目是郑少华教授主持完成的第二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此前,郑少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生态文明法律机制建设研究》与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法治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塑造》均于2015年顺利结项。

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与结项,既充分反映了上财法学院环境法学科的影响力与研究实力,也为环境法学科研究团队的迅速成长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是首批入选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方阵五所院校之一。环境法学科现拥有两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一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会长,以及中达环境法学者与青年学者各一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将环境法学科作为学院优势学科方向之一,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广泛调研,关切国家环境领域的法治建设,为环境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重大法律问题研究》结项 2021-01-20 2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