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金玮菁
“内部员工折扣!内部渠道提前购买!”看到这样的诱惑别急着心动,这可能是骗局!一男子谎称是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助理,以内部员工折扣、内部渠道购买耐克产品为由,骗取了同学、亲属、朋友钱款达40余万元。日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该男子提起公诉。
内部折扣价产品为何迟迟不发货
2020年3月,刘先生和中专同学朱某吃饭,朱某说自己刚从国外回来,现在已经是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助理,如果要买耐克的相关产品,通过他可以有内部员工价的折扣。刘先生一听很心动,就在网上挑选了几双鞋和裤子,把型号告诉朱某,还将这一优惠信息告诉了同样喜欢耐克品牌的朋友潘先生。
刘先生很热心地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朱某和潘先生拉了进去。朱某告诉他们,现在公司有内部套餐,5双鞋加5件服装只要1000元。于是刘先生买了一个套餐,潘先生买了两个套餐,并支付了相应钱款。后来,潘先生又陆陆续续通过朱某下单购买衣服、鞋子共计18万余元。
原本约定在15天内交货,可是朱某却一直没有发货,推脱自己在外地开会,没时间处理,还说因为疫情原因在协调,所以迟迟未能发货。潘先生觉得不对劲,要朱某出示耐克公司员工证,可朱某一直找借口不给。潘先生又提出要查看购买货品的确认通知书,朱某则表示这需要指纹权限,他不在上海无法操作。
总觉得朱某是找理由敷衍的潘先生通过在耐克公司工作的朋友打听此事,对方告诉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司有朱某此人。潘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选择报警。
亲朋好友都上了他的当损失十余万
事实上,被骗的不止刘先生和潘先生,朱某的亲戚、朋友也掉入了他的骗局。
朱某的表弟沈先生得知朱某是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助理后,就想拜托朱某购买耐克产品。2019年12月,朱某告诉表弟,公司有折扣套餐,原本3000元一双的耐克鞋,现在内部价只要2888元两双。沈先生很心动,立刻把钱给朱某购买了这个套餐。
2020年6月至7月,沈先生又通过朱某的“内部渠道”购买尚未上市的耐克和迪奥联名款鞋、Dunk冰激凌款鞋和限量鞋盒等多双鞋。其间,朱某以“过档费”、奢侈品鞋需缴纳保险费、鉴定费、仓库提货到门店费用等名目向沈先生索要钱款。朱某称这些是内部程序,会在几日内退还。就这样,沈某前后共计支付了10万余元,但直到案发,也没有收到鞋子,那些保险费、“过档费”、鉴定费也一分未退。
此外,还有朱某的朋友陈先生也相信朱某所谓内部折扣的说辞,支付了购鞋款、手续费等13万余元。陈先生迟迟没有等到购买的折扣鞋,却等到了朱某被抓获的消息。
辩称不是员工仍有渠道买折扣产品
经查,朱某根本不是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助理,他只是曾在耐克大中华区总部旁的一家服饰公司工作,这家公司与耐克公司有童装和童鞋的业务往来。朱某在任职的三个月期间,主要从事制作报表工作。他无法从耐克公司通过内部价格购买产品,也不可能接触到耐克公司的相关销售渠道。
朱某到案后却是拒不认罪。他辩解自己虽然不是耐克公司员工,但可以辗转多人取得耐克美国及耐克东南亚的产品渠道,他已经把钱转给了他的渠道,是因为疫情原因未能及时发货。但根据现有的聊天记录、资金走向等证据看,朱某所说的购买渠道都是编造的。
宝山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朱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已经以涉嫌诈骗罪对朱某提起公诉。
检察官也作出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遇到所谓的“员工内部折扣” “内部渠道”一定擦亮眼睛,不要轻信。转账钱款请谨慎,并注意索取相应的发票或单据,以免落入他人的骗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