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数字时代,请别让老年人“掉队”

市人大代表建言填平“数字鸿沟”

本文字数:2892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陈友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数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老年人难跨越“数字鸿沟”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数字化转型既是科学技术高点上的革新,也是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为基础的革新。对于上海这个老龄化城市而言,数字城市越来越智慧的同时,如何让老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甚至更多未知的障碍,让各类公共服务真正实现无障碍的数字化,也成为了许多人大代表的心声。

老年人不再望“码”兴叹

疫情防控期间,进商场、逛超市、乘地铁……只有出示“健康码”,你才能顺利进入上述公共场所。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办法出示健康码的老年人该怎么办?只能在“请出示健康码”的标语前徘徊?只能被迫与社会脱节?

为了填补横亘在部分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引入了“身份证+二维码”识别终端设备。

“老人家您带身份证了吗?”受理中心门口,得到对方肯定答复的志愿者接过老人手中的身份证,在识别终端设备上轻轻一贴,显示屏上,一个“绿色”的标识立即浮现在老人的姓名旁。在真如,无法出示电子健康码的群体,只要有一张身份证,即可在识别终端设备上完成“人、证、码”三合一查验,随后便会在系统上显示个人实时核验的健康状况。

受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之前有许多老人都无法出示健康码,我们就需要带他们到咨询台进行书面登记。但是这个过程费时又费力,因为许多老年人看不清、听不清、写字慢。现在将身份证与健康码融合在一起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节约了登记的时间,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没网”、“网速太慢”、“人脸识别不出”、“我试了好几次,系统是不是有bug啊”……自“身份证+二维码”  识别终端设备推出后,此类关于出示健康码的吐槽和抱怨声也逐渐销声匿迹。

据了解,普陀区真如镇街道2020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年接待100729人次,平均每月8394人次。而新的“验码”方法的推出,不仅省去了操作手机的麻烦、缩短了居民进入场所的等待时间,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相比以前繁琐的流程,现在他们只需在门口帮居民测温,然后指导帮助居民刷身份证。

“验码”神器一经推出,居民们纷纷点赞。“我们以前排队要排很长时间的,现在刷刷身份证就可以过去啦,真的太方便了!”

现状:近2亿老人被互联网时代抛弃

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似乎正在加速抛弃老年人。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9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000万人,有近2亿老人被互联网时代抛弃。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大部分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扫不出健康码,进不了小区门;用不了移动支付,买不了东西;不会在线预约,去医院挂不上号……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

展成果。最新公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面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

市人大代表吉玉萍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但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社会面重视不够。“随申办”这样的政府应用已经面向老年人推出“长者版”,但时下跟老百姓衣食住行等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还鲜有“长者版”,老年人难以享受消费互联网的便捷。

第二是老年人网络安全观念薄弱,在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容易泄露个人、家庭隐私信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更有不法分子专门利用老年人安全观念薄弱、技术应用水平不够等问题进行网络诈骗、诱导消费。

第三是缺少便捷的智能终端。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为都与智能手机绑定,但是老年人在智能手机方面有着操作不便、购买力偏低、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在老年人经常出现的公共场合,例如公园、医院、超市等,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有着许多不便,也缺乏便捷智能终端解决这一现象。

研发适老型APP

市人大代表胡余平表示,目前老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会遇到重重障碍,往往陷入“不断在学,一直在忘”的困境。因此,胡余平建议从APP研发设计入手,推广普及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手机APP。

鉴于老年人特点和需求,胡余平代表建议智能手机APP设计研发做到功能设计力求简便,甚至可以单一,尽量不要附加非必需的功能,更不要植入大量广告。界面字体大小达到老花眼可视程度,这是一条基本准则。对于文字内容,首先要做到通俗易懂,不要使用陌生的专业词汇以及外文。对于重点内容,可采用高亮闪烁等设计,达到醒目的效果。全面配置语音功能,通过语音可实现对话交流、菜单选择等功能。

胡余平代表还认为适用老人的APP还要强化安全防护功能,许多老年人对于APP有所抵触,正是出于安全考虑。建议身份验证采用指纹,虹膜,刷脸等方式,并在防止老年人误操作的基础上,设计完善远程授权,实时监护,限额支付,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等各项安全防护功能,切实防范电信诈骗,让老年人使用APP无后顾之忧。

胡余平代表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将智能手机APP适老化研发,作为智慧养老的主要抓手。智能手机APP再配备相应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智慧养老各项功能要求,政府对此应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APP(例如:本地宝,政务通、健康码等)上进行试点,相关APP必须满足老年人使用要求,力求最大范围惠及百姓。对于研发适用老年人APP产品的企业,政府应站在鼓励科技创新的高度,从税收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打着“科技创新”“智慧养老”旗号,变着花样欺诈老年人钱财,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企业或个人,坚决做到露头就打。

保护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

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数字化城市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人数据的大量采集。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比如,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加快推进相关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制订或修订,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同时,谨慎识别和防范数字技术的各类潜在风险,防止因数据采集泄露老年人的隐私,伤害老年人的感情。推进城市数字化,更需要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案,为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更好地推进数据应用,确保数据安全,使老人们安心、放心。

吉玉萍代表还建议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同向发力,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做好反哺支持,帮助老年人操作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开展简单培训;加强防范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知识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技能;构建老年人终生学习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有更多路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数字时代,请别让老年人“掉队” 2021-01-29 2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