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前一阵,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一位实习生承认学历造假,相关话题一度引发热议。为了取得心仪的职位编造谎言有违诚信,而且这些虚构的东西就像泡泡,越吹越大,终有破的一刻。一旦念头再“歪”一些,谎言可能就会成为踏上歧途的第一步……
就像号称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剑桥大学进修,是国内顶尖心理咨询师,有国际投资银行工作经历的史沫(化名),短短3个月时间,就以心理咨询、测试、借款等名义骗得王女士6万余元。可实际上,这位“顶尖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证是图片合成的,所谓的“进修”是在网上上过3个月课……
史沫的所作所为已不是简单的学历造假,因涉嫌诈骗罪,今年1月18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对史沫提起了公诉。
顶尖心理咨询师来得正当时
王女士与史沫的相识要追溯到2017年的一次保险行业交流会,当时与会人员较多,王女士与史沫仅互相加了微信,没有过多了解,算是“点赞之交”。直到去年6月,仍在保险行业工作的王女士群发了一则招聘信息,史沫主动联系王女士,表示对工作感兴趣,就这样和王女士聊了起来。
很快,史沫应约到王女士的公司面试,她向王女士介绍自己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专业,后来去了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硕士,学习心理学,曾经在一家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工作。王女士当时就对史沫产生了好感,而在面试之外的闲聊中,史沫告诉王女士,这几年她在上海的一家康复中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是目前国内顶尖的咨询师。
“她说她是特需咨询师,找她咨询是要预约的。”王女士回忆,史沫在言语中还透露出自己经济条件很不错,“她还说自己在大连有7套房,存款3000万元,在黄浦区也有一套房子。”
相比史沫的经济实力,王女士更感兴趣的是她的心理咨询师资质。王女士有个正处青春叛逆期的女儿,头疼女儿心理健康状况的王女士正需要寻找心理咨询师。史沫出现得恰到好处,王女士在面试结束后就向史沫表达了希望史沫和女儿聊一下的想法,史沫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王女士就带着史沫和女儿小西见了面,为双方做介绍后,王女士将空间留给了史沫和女儿。史沫和小西聊了什么,王女士并不清楚,她只记得那天聊完后,史沫就面色沉重地告诉她,“小西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马上干预。”同时,史沫还提出了要和王女士等家人了解具体情况,商议咨询治疗费用等。一直为女儿忧心忡忡的王女士没有多想,答应了史沫的提议,并约她第二天详谈。
小西到底为什么需要心理咨询?原来,小西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曾在超市偷拿过一瓶水,王女士对女儿的心理状况很是担心。第二天与史沫见面后,王女士将小西的情况告诉了她。史沫当即表示,她可以对小西进行心理干预,咨询费用为一次400—800元,不过史沫提出了条件:“为了避免影响咨询效果,你们不能过问小西关于咨询的内容。”爱女心切的王女士同意了这一条件,并应史沫要求先支付了2000元。
就这样,史沫开始了对小西的“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就是逛吃看电影
史沫起初制定的咨询计划是每周日到王女士家,对小西进行单独咨询。进行了四五次“咨询”后,史沫开始带着小西外出。去哪里干什么,王女士都不十分清楚,史沫几乎每次都是直接电话和小西联系,让小西去找她汇合。结束一天的“治疗”后,王女士就会收到史沫发来的消费记录截图,博物馆、电影院、饭店、商场……王女士虽然好奇,但她牢记史沫说的“为了咨询效果不能询问”,就遵守约定,没有过问女儿咨询过程,并每次都如数将费用支付给了史沫,零零总总约有3万元。
在咨询过程中,史沫不止一次告诉王女士,小西又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了。“她说她带着我女儿去店里赔偿,先后三次问我们要了几千元。”王女士着急女儿的情况,史沫却依然不让王女士等家人参与,“她说认识公安的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知道我女儿去过什么地方,有办法去解决和干预。”
史沫还曾绘声绘色地向王女士转述了小西认错的相关情况,王女士很是诧异,她很想和女儿聊聊,却还是听信史沫说的“会影响效果”,不敢多问女儿。而“尽心尽力”的史沫则表示小西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关测试,还将她与康复中心同事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王女士“佐证”。测试费用、咨询费用……史沫前前后后又向王女士要了约2万元,可是一次测试也没做过。
已还的借款为何迟迟未到账
除了十分信任史沫,让她一直为女儿开展心理咨询,王女士还拜托号称认识公安朋友的史沫查询信息。
“史沫给我看的聊天截图里有一段是她和一个警察的,我就想让她帮我查点事。”王女士的要求,史沫几乎有求必应,她答应帮王女士问问公安朋友,并在不久后将一个含糊不清的信息告诉了王女士,向她收取了1000余元。王女士虽然对此信息并不十分满意,但还是支付了费用。
不久,史沫又以父亲生病、自己身体不适为由向王女士借款,王女士没有犹豫就借了。只是,史沫借走的1万余元迟迟没有归还。“她说已经汇款给我了,还发了银行短信截图给我,可我就是没有收到钱。”王女士左思右想,觉得不对劲,她向女儿了解与史沫咨询过程中的情况,想以此判断史沫的为人。然而,女儿的描述让王女士大吃一惊。
小西告诉王女士,史沫在她面前自述是个相当厉害的人,从家庭到学习,从事业到孩子都“高人一等”。可史沫对她进行的咨询基本都是聊天,“她会问我一些生活等方面的事情,也会说她自己的事,说她自己的事情比较多。”
史沫带小西外出几乎就是看电影、逛博物馆、吃饭,她还“潇洒”地告诉小西,这些费用都由她支付,不需要王女士承担。直到王女士和小西沟通,小西才知道史沫居然每次都会找妈妈“报销”,而且金额大大超出实际支出。
“我们出去也是在聊天,没有做过什么心理测试,她让我不要跟妈妈说咨询的过程。”小西本就不愿和父母多说咨询的事,这样一来竟遂了史沫的心意。
听着小西的叙述,王女士发现许多事和史沫告诉她的大相径庭,她怀疑自己被史沫骗了,选择了报警。
为何之前会对史沫如此信任?王女士坦言,当时她相信了史沫优秀的“履历”,已经将她当作日后的合作伙伴。此外,史沫告诉王女士,要介绍一个想买大额保险的老板给她认识,还在后续经常发一些和“老板”“律师”的聊天截图给王女士。出于促成保单的想法,王女士就没有怀疑过史沫。
上3个月网课的“剑桥进修生”
那么史沫是否真的如她自己所说的那么优秀呢?
史沫到案后,交代了自己的真实履历,“我没有复旦的文凭,也没有去剑桥进修过,只在网上上过3个月剑桥学院的网课,也没有在康复中心工作过……”1986年出生的史沫被抓获时甚至没有固定职业。
据史沫交代,她与王女士相识于几年前的活动上,之后两人并无过多联系。去年,因王女士需要招揽保险客户,她才与王女士有了交流,并在这过程中虚构自己的家庭条件、工作履历、学历专业等情况。
至于史沫拥有的所谓心理咨询师资质无从考证,“证书上的二维码查不到了,我也不记得颁发证书的机构。”史沫称,自己是在网上参加本科学习时看到心理咨询资质培训信息的,后来交了学费参加过培训,培训结束后,她还通过网上考试拿到了证书。但是史沫根本没想过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之后也根本没有做过与之相关的工作。与王女士结识后,她为了获取信任,从网上找了心理咨询师相关资质证书的图片,并用图片合成软件制作了本市一家精神康复中心的工作证。
除了伪造工作、学习经历外,史沫还承认了伪造消费记录让王女士报销的行为。她称,虽然与王女士就小西心理咨询的费用谈妥了,但有时王女士会与她谈心,谈得晚了,她得自己打车回去,有时买东西的费用也是她出,于是就想伪造消费记录把这些钱补回来。
此外,所谓的认识公安朋友、能为王女士介绍大客户等也是史沫“套牢”王女士的招数,那些给王女士看的聊天记录都是她自导自演的,目的就是获取王女士的信任。
在史沫所有向王女士要钱的理由中,只有父亲生病是真的,史沫的确将一部分钱用于为父亲治疗。不过,借钱后号称已经还款的短信截图也是她伪造的。从王女士处骗来的大部分钱都被史沫用于日常开销和还债了,“我愿意退赔钱款,但是我没有工作,还不出……”
史沫要为自己一个接一个的谎言付出代价。承办此案的闵行检察院检察官认为,史沫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钱款6万余元,数额巨大,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日前,闵行检察院已以涉嫌诈骗罪对史沫提起公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