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永不泯灭的红烛“光辉”

本文字数:3744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申语轩

2020年1月5日,星期天,大部分人享受着周末闲适惬意时,在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当天总值班殷光辉一如往常忙碌着,查看各监所监管情况,部署值班要求……下午5时许,他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晚20时19分不幸逝世,享年56岁。

殷光辉1963年11月生,1982年参加上海监狱工作,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劳动管理处(安全生产处)原处长。从警38年,他从农场公安局办事员做起,无论把他放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毫无怨言,扎扎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人如其名,殷光辉的一生就像红烛一样,闪耀着“光辉”,照进每个人心里,留下永远的印记。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誓言与承诺。

近日,司法部追授殷光辉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指引正途的“人生导师”

“不熟悉他的人,可能会觉得他长得有点凶,其实他为人特别和善。”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劳动管理处(安全生产处)副处长王伟的印象里,殷光辉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从来不与人红脸,总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殷处工作上很有一套。”殷光辉的工作能力让王伟和其他同事很是叹服。

殷光辉生前历任白茅岭农场公安局民警、青浦监狱警卫队民警、分监区长、副监区长、监区长,五角场监狱、提篮桥监狱副监狱长。他常说,“服刑人员是可以改造好的,最重要的是做到法情相融,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既要对服刑人员严格规范管理,又要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

殷光辉这一生的工作,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党的监狱工作方针。

作为监区长,殷光辉秉持公正,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教办法。他大力开展“三谁”教育:  “违法犯罪,入狱服刑,怪谁?遇到挫折,受到处罚,怨谁?努力改正,早日回归,靠谁?”他亲自上好监区新收罪犯的第一堂改造课,告知狱内权利义务,大力推行“有事找警官”,在获得信任基础上教化育人,讲述做人的道理、为人的规矩。他管教过的服刑人员说,“殷大教育我们时,讲的道理总能说到我们心坎里,他真的是为我们好,如果不好好改造,的确说不过去。”

到了提篮桥监狱,殷光辉负责教育改造工作,他专心于深化暴力犯研究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设计开发《暴力犯风险和改造需求评估体系》,完成暴力犯类型划分,有序推进暴力犯分类改造,撰写多篇文章获得全国监狱协会奖项;制定了罪犯分类教育模块。

殷光辉还提出,对于农村来上海谋生的服刑人员,要教他们农村生产技术,鼓励他们今后回归农村致富。

曾经有一次,监狱门口有个来自江苏的刑释人员向内张望,被门卫问住,他说,是当年殷副监狱长讲评的一番话,让他认清了自身定位,在提篮桥监狱学会的农作技能使他在老家翻了身、致了富,现在活得也不比城市差,特意想过来感谢他。

坚守安全的“平安卫士”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职责使命。在监管安全中,殷光辉坚持关口前移,战线前置,从基础一线入手,从小事抓起,主动防范,主动出击,始终坚守着自己负责的那条安全底线。

监狱安全无小事。担任副监狱长、监区长时,殷光辉注重对服刑人员周记的批阅、和家属接见时的情况分析,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分析会,与民警共同商讨,落实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前消除服刑人员心中的“疙瘩”,避免监管安全事故。“这个服刑人员要加强关注,多找他谈谈心!”  “那个服刑人员可能有思想问题,你先去把把脉,看一看,不行我来谈……”有他在,同志们心里踏实多了,他们知道,  “老殷一出手,问题就没有”。

到了局机关后,责任更重了,殷光辉以“夜不能寐”的状态投入到监管安全工作中。

2015年,殷光辉同志转岗到劳动管理处副处长岗位上。劳动管理处承担着全局上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不懂怎么办?学!

殷光辉曾提到过:  “有处室里这些老同志,我向他们学;还有那些文件制度,我向书本学;只要肯学,一定能把监狱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他还积极参加司法部、市安全生产协会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班,人到中年的他,马不停蹄一口气考出了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双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面、知识结构不断拓宽。在学习基础上,殷光辉主持修订了《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厘清各处室、单位的主管、监管、直接责任,建立“生产、消防、用电、特种设备、施工、交通”六大专业安全员责任体系。

殷光辉勤下基层、泡在一线,短短时间内,每家基层单位都跑了不下三次。基层安全生产查的多了,各单位的设施设备在哪里殷光辉也都熟透了,去检查都不用别人带,他就能直奔现场。

“殷处,这个设备进入监狱安全吗?”基层民警遇到拿不准的总要问一问,殷光辉在他们心里已然是安全专家了。

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

“记住,不要把我当领导,有问题找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帮你。”“舞台是你们的,责任我来扛,你们不要怕!”殷光辉总是用“没大没小”的话,鼓励青年民警们敢想敢做、敢拼敢闯。他希望让民警“入行有人带,逢难有人帮,遇惑有人解,吃苦有人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基层,每当民警遇到困难时总能看到殷光辉的身影,“这个犯人家境特殊,跟他说话要注意措辞和语气,你缺少经验,在旁边看着,我来谈!”

到了局机关,下基层检查调研,殷光辉也会用自己多年经验给服刑人员改造提供建议,不久之后,总会有“殷处那个方法真神了”的感谢与赞叹声。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殷光辉成为了民警心中的“好师长、好前辈、好大哥、好领导”。

为了更好地培训民警,殷光辉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担任兼职教官,利用业余时间备课,编写“上好罪犯的第一堂课”等教案材料,年均授课26次。

“遇到这样的刺头怎么办?”“犯人当场顶撞你,怎么处置?”听他上课的民警被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改造案例吸引着,茅塞顿开,掌握业务要领,逐步成长为各条线上的工作骨干。

对待同志,他则像家人一样关心爱护。2005年,青浦监狱二监区民警陈炜因患急性视网膜脱落在市一医院动手术,时任二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的殷光辉十分牵挂他的病情,手术一结束就和陈炜联系,“你今天眼睛做手术了?顺利吗?下班我就过来看你!”

结果那天正巧赶上一项重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殷光辉一直坚守到晚上9点才下班,当他从青浦急匆匆赶到市一医院,轻轻地推开病房大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小陈,你是不是睡了?我不应该这么晚才来看你的,打扰你休息了……”

被记挂着的小陈感到了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胸怀大爱的“不灭红烛”

对家人来说,殷光辉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在那么一些关键节点上,却又显得那么“无情”。

2003年“非典”  期间,监狱封闭执勤,一半警力值班、一半警力就近备勤。监区一民警家中有急事,殷光辉第一个站了出来,“家里要紧,你去忙你的,你的班我来顶。”他在监区一值就是一个多月。谁也不知道,他的母亲就是在那段时间确诊为肺癌。有泪珠沉甸甸的,朝着殷光辉内心深处流淌,但他从不哭出声。

“妈,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好一些?我今天还值班,记得按时吃药,这病要慢慢养。”一挂掉电话,他又一次扑到值班岗位上。“我是监区党支部书记,这个担子我不扛谁扛?”殷光辉说。

殷光辉的爱人也是一名警察,在这个“双警家庭”里,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感动”。他们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家三口能在过年时一起吃个团圆饭。用殷光辉妻子的话说,夫妻俩对女儿最大的亏欠就是一顿年三十晚的团圆饭。

长大后的女儿,慢慢体会到工作的艰辛,深深理解了父母对事业的执著和付出。渐渐地,她将“年夜饭”的期许降格为“家常饭”,尤其是父亲从农场调回市内,从市内调入离家最近的局机关,一家人每晚能一起吃上热汤热饭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可家越近,父亲加班值班却越发频繁。殷光辉常说:“现在离单位近了,有什么事方便处理,你们先吃,我去去就回”;又会说,“最近工作多,你们先吃,我忙完就回来。”就这样,家里的饭菜永远是热了又热,回家的脚步永远是迟了又迟。

看到别人家常常出去游玩,女儿心心念念磨了好长时间,殷光辉夫妇终于同意2020年元旦一起去海南,早早在单位请好了年假,阳历新年终于可以一家三口好好聚一聚,放松放松。谁知假期刚刚开始,单位来电话了,殷光辉放不下事,马上飞回上海,连夜整理材料,1月2日公务飞北京,1月3日马不停蹄回上海,1月5日值班期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亲人们都不敢相信,难以面对,女儿更是无法接受一生坚强、刚毅的父亲就这样毫无征兆永远离开了的事实。

“您倒在了为之奋斗终身的工作岗位上,我的母亲永远失去了挚爱的丈夫,我永远失去了我敬爱的父亲,我们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您答应母亲退休后,带她出去旅游的承诺还没有兑现,您操劳一生,还有许多天伦之乐没有享受,外公外婆还等您过去陪他们二老聊天……愿下辈子我还是您的女儿!”

殷光辉心里装着的事,太多太多了,责任担当是第一位的、关爱战友关爱同事是必须的、照顾家人是应当的……排在最末,就剩下他自己了。

雁过留声,殷光辉用拳拳赤诚诠释了司法干警的使命担当,他用双手托起了监管改造的安全,践行了改造宗旨,他用奉献点亮了永不泯灭的红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永不泯灭的红烛“光辉” 2021-01-29 2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