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小份菜”里的“节约经”

本文字数:1272

  □严宝康

有道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可有时不仅“爱”被辜负,连“美食”也惨遭不幸!据测算,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浪费”引起中央高层关注,7年之间,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批评“餐饮浪费”,他强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困难时期,我看到一个工人拿着锅子吃饭;农村婚礼上,我也看到大鱼大肉是装在大盆大碗里的。那时人的油水少、饭量大,只要不是浪费,都说得过去,但后来发展到习惯性浪费,就有问题了。

古人早就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碗大瓢、大锅大盆,大抵只为摆设,追求好看、气派,上饭店点菜“出手大方”“一个菜不爽,两个菜太多”,也不是为了“肚子”,而是为了“面子”,这又何必呢?

浪费不仅加重了家庭日常开支,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开始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上海的一些餐饮行业,引导人们调整习惯,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素鸡1元1个、百叶包2.5元1个、狮子头4元1个;人民大道200号里的市政府食堂,“小份菜套餐”专窗,除了精致诱人的小份菜,还有小份主食、点心可供挑选;上海大学为鼓励学生减少餐饮浪费,推出“小鸟胃专属餐”:3元炒面、半份馄饨、小份生煎……

“小份菜”的出现,非常受白领欢迎,分量少,品种多,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价格实惠,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能在“小份菜”里吃出这样的“节约”温度,诠释的不正是上海人的“节约经”吗?

以前我们天天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谁听?即使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贴在食堂、饭店显眼处,也没用。贴归贴,做归做,各不沾边!看来,除了养成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习惯和修养外,还需有效引导,采取有效措施,将制止浪费作为常态化工作,而不是像有些学校针对学生的那种简单粗暴:“浪费一粒米,罚做一道题”。

应该说,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上海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仍有提升空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团日前作了专项巡访,结果发现,一些店家只顾营利,没把顾客对小份菜的需求体现在菜单中,在抽查的5106份菜单中,全部标注小份菜的1543份,占比只有30%。

打造节约型餐饮,制止“舌尖上浪费”,餐饮行业协会、商会责无旁贷,各协会、商会要切实把这件事管起来,制定餐饮企业小份菜、半份菜以及一人食套餐统一标准,让店家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要经常性地组织督查活动,采取重点抽查、情况通报等形式,着力解决执行不力、行动迟缓、措施不到位问题;人大要加快立法,从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必须一干二净。杜绝“舌尖上浪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我看还是先从“小份菜”做起,建议所有餐饮企业都来查一查:菜单上标“小份”了吗?只有让“小份菜”引领绿色餐饮发展方向,坚持“节约”不动摇,那才叫不辜负“美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小份菜”里的“节约经” 2021-02-08 2 2021年0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