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假期来临,人大代表建言:

为孩子们的眼睛“减减负”

本文字数:2068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趋严峻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对于孩子们来说寒假时光自由自在,但对于家长们来说,宅在家后孩子们增加了更多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双眼“工作量”剧增,担心假期结束时,孩子们的近视又要增长。孩子们的眼睛,也同样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就此话题建言献策。

目标:2030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提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措施和阶段性目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的《上海市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行动方案》的通知亦指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本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到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如何实现以上政策目标,扭转青少年视力下滑趋势?市人大代表吴坚表示,上海体育学院通过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16所中学的近千名青少年有效样本进行实证调研,在揭示青少年视力健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户外活动为基础的青少年视力健康“四位一体”防控策略。从短期目标看,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其次,从中期目标看,应将青少年体育和户外活动政策执行状况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再次,从远期目标看,通过政策合力,将户外活动融入青少年生活,使体育锻炼成为家庭生活的日常习惯。

落实政策

家校配合尤为重要

而要让这一政策落实,吴坚认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尤为重要。

首先,应结合学校和青少年个体特征,学校建立并落实保障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和频率的校内制度。如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每节课中间安排1分钟眼睛放松时间;课后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以上的集体体育锻炼;创设多种形式的户外集体舞、自编操,努力让学生在户外“动起来”,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同时减少用眼时间。

其次,应在减少青少年课外文化课作业的同时,布置不同学段的课外和假期体育作业,确保青少年体育和户外活动的连续性和习惯性,防止文化课作业“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对青少年视力和体质健康的不良影响。

再次,应开展专门的视力健康教育和户外运动宣传,提升青少年视力保护意识,优化用眼习惯。如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组织爱眼、护眼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建立青少年视力档案等。

对于家长而言,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形成家庭户外运动习惯。通过家长陪同青少年走路上下学,参与课外和节假日亲子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并与子女共同参与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同时,应持之以恒,帮助子女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特别重视小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等)促进青少年眼部肌肉锻炼及神经反应能力提升对于近视防控的针对性作用。

社会联动

实现防控近视“闭环”

除了家庭与学校的监管和教育之外,吴坚认为社会联动,才能形成防控近视“闭环”。

在他看来,不同层级、职能的政府部门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协作。教育、体育、科技、卫生、财政、宣传等部门在防控总体目标指引下,应形成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及相关机构,为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和频率,提升视力健康水平提供公共服务。如科技部门应重点组织力量研发青少年近视防治新诊疗技术、新方法和相关产品,体育、宣传和妇联等部门应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导家长帮助子女形成户外活动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

同时,不同社会主体应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打通“堵点”,形成合力。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主体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不仅要发挥各自的功能,更要在各主体的“交接”部位理顺关系、清除“壁垒”。如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文化的营造上,应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从学校向家庭和社区拓展,在政府支持的条件下,举办具有社区特色、家庭广泛参与的户外集体活动或竞赛等。

吴坚认为要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不同环节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实现基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闭环”。通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非短期行为,应通过“精教”  (以学校体育为主,教会青少年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常练”(以课外和家庭体育为主,促使青少年参加经常性课余锻炼和常规性体育作业)——“勤赛”  (以学校和社会体育竞赛为主,促使青少年广泛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终习”  (以终身体育为特征,最终促使青少年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基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闭环”,最终实现青少年当下及其后代的近视防控目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为孩子们的眼睛“减减负” 2021-02-10 2 2021年0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