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家庭教育如何落实?电梯加装有何建议?“智慧相伴”社区为老服务包项目是否可行?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十五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决策征询会、电梯加装建议征集会、“智慧相伴”社区为老服务包项目听证会等多个活动同时举行。
日前,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揭牌成立,以党建引领实践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宣传展示基地为主要功能,以立法意见征询、规划决策意见征询、人民意见征集、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等为主要内容,听需于民、听计于民、听政于民。
父母也要学习家庭教育如何保证
“《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提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或者推动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是不是可以将设立的层次再下沉?”
“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是学校的教育重点,它更关乎生活能力的教育、人格健全的教育、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所以我觉得立法要立足现实,不能够仅仅看到大城市的状态,一定要看到全国的状态。”
2月26日,在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意见征询会,立法联系点信息员、顾问单位、专家人才库单位及法律实施相关区级机关部门代表正就《家庭教育法(草案)》展开热烈的讨论。
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顾薛磊也受邀参加了这次的意见征询,作为资深法律界人士,他已经是这儿的常客了,之前的《反家暴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他都曾参与过意见征询活动。对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活动,顾薛磊也感触颇深:“意见征询活动很好地听取了我们的民意,其实作为法官,法律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最清楚,法律颁布了以后再出司法解释或者实施细则肯定不如在之前就把我们的困难困惑提出来进行完善。”
不仅仅有法官,参加此次意见征询活动的还有老师、妇联的干部等等,通过倾听基层工作人员或老百姓的困惑,传达到全国人大。顾薛磊法官感叹道:“这让我们体会到法律是有温度的。”
针对此次的《家庭教育法(草案)》,顾薛磊带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家庭教育法(草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强制力。
对老百姓来说,家庭教育更重在宣传,但对于像顾薛磊这样的少年庭法官来说,强制力却至关重要。孩子犯罪,根源很大程度就在于家庭教育。“当父母的也是要学习的,并不是说结婚了生了小孩任务就完成了。”长期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顾薛磊深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他想起曾经办理的一起性侵案件,继父性侵了继女,在法律的范围内,法官给予了继父严厉的惩罚,然而,对于孩子的母亲,如何强制对她进行教育,却无法可依。此前,长宁法院实施全国首例“不得逃避家庭教育指导”禁止令,以缓刑禁止令的形式要求一位孩子的母亲在缓刑考验期内不得逃避家庭教育指导,否则将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这是全国首例含有强制亲职教育内容的禁止令。“这个方式我们走了半步,通过禁止令的方式强制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法则对此作了正面回答,你不做我可以对你进行拘留。”
在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听到有与会者提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县级以上政府成立管理,是否可以更下沉,具体到街道,顾薛磊也深受启发。在日常工作中,他体会到具体执行的工作会下沉到居委,要社区来解决,因此,法律应该考虑到更后期的执行问题。
国际社区里 境外居民民意同样被倾听
老公房加装电梯牵动人心,当天,古北市民中心另一件会议室里,关于电梯加装的建议征集会邀请了各方代表畅所欲言,电梯加装中如何做到低层居民与高层居民的利益平衡?电梯加装后长期维保方案如何选择?各方意见云集。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市民议事厅里,“智慧相伴”社区为老服务包项目听证会邀请了一帮老年人说出自己的困惑与需求。
在虹桥街道,与众不同的是,街道国际化程度高,涉外居民数量众多,在倾听民意的过程中,他们的声音同样不能忽视。来自菲律宾的王煊熔到中国33年,在上海定居的时间超过21年,在虹桥街道荣华社区,能够讲一口流利中文的她是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
在《家庭教育法(草案)》意见征询会现场,她和妇联、法院、律师联谊会以及教育机构等各行各业的人士一起,就立法草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加活动,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更有体会。”
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介绍,邀请境外居民参与,能够更广泛地听取需求,“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讲好中国的民主法治故事,把社区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共同体。”
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说:“我们这个社区多年来都用中外融合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大家一起来协商,形成共识,然后转化为我们服务群众的项目,并且,服务的效果也交给老百姓来评价。”
“一二三四”工作法 用群众语言翻译法言法语
2019年11月以来,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了45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800余条,其中51条建议被采纳。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14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14条,其中3条建议已被采纳。
针对相关法案法规,居民没法理解,怎么才能发表意见呢?对此,街道总结了“一二三四”工作法。
所谓“一二三四”,即接到征询任务后,街道会提前1周给信息员和联络员送上法律草案和情况说明,召开居民群众和业务相关人员2种类型座谈会,再以书面、走访调研及座谈会3种形式征集意见,每部法律草案意见征询,至少开4场座谈会听取意见。
在此基础上,联系点还将进一步拓展征求意见范围、丰富征求意见方式、提升征求意见质量。“我们所有的议事协商,都会邀请专业部门来,事先做足功课,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翻译这些法言法语。”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介绍,“让群众听得懂他们才有兴趣。”
而在意见征询内容的选择上,街道也会着重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跟他们协商,居民觉得跟自己是特别有关系的,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了。“法律出来之前居民参与讨论,就更了解立法的精神,明白立法要解决什么问题。意见提上去之后,即使没有被采纳,也会得到回复响应,居民会感觉到很有获得感。法律出台后,居民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非常自觉守法的公民。”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曾在虹桥街道进行意见征询,垃圾分为哪4类,如何分类?在条例出台以前,虹桥街道的居民就已经对此熟识并理解,因此,这里也是上海最早整区域推进垃圾分类的区域。
今年是建党百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虹桥街道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设在街道的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介绍,目前街道依托基层党员系统,同时结合古北市民中心原有的人民意见征集点、市民议事厅等载体,建设一个“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基地。
作为“全过程民主”的首提之地,既是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人民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又是上海市委办公厅社情民意直报点、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社情民意直报点、长宁区委宣传部社情民意信息采集点、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点,也是浦东干部学院、市委党校的现场教学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将努力构建连接党心民心的彩虹桥,沟通社情民意的直通车,通过听需于民、听计于民、听政于民,成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中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范例,成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故事的社区窗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