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春节前夕,人民网的“留言板”上,有网友吐槽节假日期间,一些单位的强制加班过于形式主义。“唯时长论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的形式主义加班,让职场青年颇为困惑。(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百家讲:
“形式主义加班”的相关话题曾多次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形式主义加班”通常叫“灯光为领导而亮”,看似“敬业”的背后,拼的不过是“演技”,本质是“作秀”,目的是给领导看,而不是真正的加班。“形式主义加班”害莫大焉,不仅让员工白白浪费时间、损耗精力,而且容易降低工作效率、消解奋斗的意义,甚至亵渎了奋斗。笔者认为,既然“灯光为领导而亮”,消除“形式主义加班”,就须从“头”治起,即从领导抓起。
形式主义都是做给上面看的,很多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逼出来的,“形式主义加班”也是这样。领导与下属本来不是一种 “零和博弈”关系,无论是强制加班,还是下属表演出的敬业,都源于领导的权威影响,进而形成“没有指令不能下班” “领导不走我不走”的加班文化。显然,这需要在加强领导作风建设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涵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同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领导态度而非工作实绩的加班,无疑使得单位滋生惰怠、投机取巧、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任何单位来说,要的都是实绩而不是无用功,要的是成果而不是瞎忙。有没有实绩,以及成果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健全完善目标考核、检查评比、选人用人、正向激励等机制。尤其是选人用人,不能领导个人说了算,要注重群众口碑、注重工作实绩,树立不看苦劳、看功劳的用人导向,让“戏精”既没有市场,更没有舞台。 ——付彪
“痰”: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短视频政务账号重数量、轻运营,不少成为“僵尸账号”,还有的为涨粉时常“走偏”,加重了基层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2月25日《华西都市报》)百家讲:
一些政务短视频账号为了涨粉剑走偏锋,一味追逐热点、蹭热点,发布不符合官方身份的内容,全然不顾与自身行业、职责是否相符。这种唯流量论,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而且消解了政务发布的权威性、严肃性,无法发挥出政务短视频账号应有的政务公务和公共服务功能,偏离了公共属性。
如何避免政务短视频账号为涨粉剑走偏锋现象,关键是要规范政务自媒体建设,要给政务短视频立规矩,告别唯流量论。首先,公共部门、政府机关要完善和强化政务短视频账号的管理、维护、运营机制,避免沦为个人账号,任由工作人员按照个人喜好胡乱发布内容。其次,要给政务短视频账号发布的内容划出红线、底线,尽可能杜绝政务短视频账号发布不合时宜的内容。再者,科学政务自媒体、政务短视频要有考核标准,要进行正确的考核导向。 ——何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