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上海各区人大工作研究会不断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
日前,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了2020年各区人大工作研究会优秀课题评审会,从14个区的课题研究报告中评选出14篇优秀课题研究报告。这些课题将对新形势下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改善民生,更好发挥人大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现刊登报告摘要,以飨读者。
浦东新区制度供给(立法)能力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浦东新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发挥了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经过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努力,浦东获得了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综合改革、制度创新等一系列职权职责,这对浦东的制度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0年来,浦东在制度能力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有:未获得与“制度创新”相匹配的立法权,导致制度供给能力未能获得应有的提升;已经获得的授权与中央和上海市赋予其承担的责任不匹配,制度供给能力建设工作受到很大限制;提升制度供给能力所需的立法专业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为提升浦东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度创新能力,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提升深刻认识浦东新区特殊立法权实质、战略地位和新时代特点的能力;理顺各种关系,提升人大立法主导的能力;提高服务大局、转化党和国家意志的能力;提升查找问题和短板的能力;提升聚焦重点领域和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提高谋划立法规划和计划的能力;提升构建完整的法治供给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的能力;加强法治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虹口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截至2019年底,虹口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为292364人,老龄化程度达41.13%。
近年来,虹口区养老服务工作逐步探索出一套体现虹口特色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以市民驿站为圆心,形成“上门送、出门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最佳半径。以适配性服务嵌入为核心,实现“小投入、大参与”的养老服务资源最优配置。以提高生活品质为初心,让虹口老人切实感受到“有所养、有所乐”的幸福感。
但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与统筹性还不够强;“放与管”的平衡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设施资源存在布局不均衡、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专业化人才不足,家庭与公众的认知度、参与度仍需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建章立法,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立法与规划制度供给;系统集成,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精准对接,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优化配置,进一步形成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优势;创新实践,进一步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社会风尚。
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
长宁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虹桥街道立法联系点聚焦原汁原味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这一重要任务,结合街道实际,发挥基层优势,先后完成了民法总则、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法等40多部国家法律草案和10多部上海市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召开180余场座谈会,直接听取2440人次建议,归纳整理意见建议853条,32条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
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做法:群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广泛性与精准性相结合、内部挖潜和外部整合相结合、立法联系点工作与代表工作相结合、立法联系点工作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立法工作与民主法治宣传相结合等。
为进一步提升立法联系点功能、提高作用发挥、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相关调研,提出以下建议:推动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认识,提高站位;推动工作制度完善,将已有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推动资源整合利用;推动社会治理参与;推动辐射作用发挥;推动信息化功能建设;推动普法作用落实;推动实习基地建设。建议仿效全国人大已有做法,将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干部培养的基地。
发挥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平台作用
金山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近年来,金山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推进代表“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以下简称“家站点”)联络机构赋能增效的要求,结合区、镇两级人大工作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搭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推动新时期区、镇两级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明确了“家站点”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定位。
但人大代表“家站点”管理运行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人大代表“家站点”开展活动的认知度还不够;人大代表“家站点”受理群众事项的范围还不够明确;人大代表进入“家站点”开展活动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为进一步提升“家站点”功能作用,建议加大对人大代表“家站点”联络服务机构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代表自身素质;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联系群众活动中,规范受理意见的流转程序;建立代表“家站点”联络服务机构评比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代表履职手册的填写内容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
崇明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情况的调研
崇明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本届以来,崇明区的区、乡镇两级人大完善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受到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代表对联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积极性还不够高;联系工作平台建设和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指导服务和联系保障工作还不够有力。
为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充分认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运行机制和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建立健全闭会期间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制度;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保障机制,加强代表联络机构组织建设,切实做好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工作,重视和加强对代表的履职培训和履职管理。
与时俱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静安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当前静安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和选民已基本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但在联系的频度、广度、深度和效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方式方法,提高人大代表履职作用,是当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会在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提升联系群众的实效性。实行预约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体系建设。
第二,创新人大代表培训模式,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推进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完善师资库;增强培训内容的精准性;推进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第三,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履职监督,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动力。推进人大代表公开联系方式;推进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向选区公开。
第四,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履职服务保障,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效能。扩大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参与;完善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和办理的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静安智慧人大”建设。
完善和优化黄浦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黄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在众多的营商环境中,法治环境是带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核心要素,营商环境最优化的本质是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上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在当前对做好疫情之下的安商留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应对全球经济从多边化转向单边化的趋势和挑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多年来,黄浦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法治是黄浦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二是加强司法保障和支撑。
应该肯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是好的,但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整体合力还需形成;工作效能有待提升。
为完善和优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建议:发挥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强化教育宣传、持续深化改革、加强源头管控、完善服务机制;发挥“两院”的司法保障作用,探索新类型案件、突出权益保障、加强工作联动、提出工作建议、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人大的工作监督作用,加强备案制度建设,并列入监督议题,加强执法检查,发挥代表作用,提出立法建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