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通讯员 马晓杰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浦东公安分局有这样一位深入社区的警花。她一丝不苟,东奔西走出外勤探民情,双脚踏遍辖区内的每一条路。她就是浦东公安分局罗山新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潘慧之。潘慧之在这些年中,也从初出茅庐的社区“菜鸟”,变成了亲和力满满的“邻家妹妹”。
一天下午,潘慧之接到周阿姨的求助电话。原来,周阿姨的爱人老万,已经84岁了,身体状况虽然尚可,但最近迷上了买“保健品”,也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广告,对一款心脑血管保健品特别上心,稀里糊涂坐上了人家的“班车”,被带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后就说,人家不但请他吃了个饭还做了身体检查,体检报告结果显示老万的脑内有多个“出血点”,“医生”说吃了他们的保健品就能好起来,老万深信不疑,一口气买了价值4万多元的保健品。得知老万已经付钱了,明天对方就会把东西送来,可把周阿姨气坏了,只能找到社区民警潘警官来求助。
潘慧之听后,现场搜索了很多类似的案例给老万看,反复告诉他看病要去正规的医院,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根本不靠谱,甚至可能是三无产品,吃了只会对身体产生坏处。经过一个下午的耐心劝说,老万总算相信了民警的说法,答应爱人不再会购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了。
可这刚买的4万元产品怎么办?潘慧之随即电话联系了卖家,对方称既然已经付钱了,明天肯定会把东西送到老万家楼下!
潘慧之灵机一动,明天,我们就等着他来“自投罗网”!
第二天,潘慧之和派出所同事精心打扮,装成老万的子女陪他一起去搬几大箱保健品,就在对方热情地打开后备箱准备向外搬的时候,两位民警亮出了身份。看着眼前未取得“保健品批准证书”的产品,潘慧之与同事将老板与产品送到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最终,老万的钱款也退回到了他手中。
就这样,在一次次下社区,走街串巷中,潘慧之与居民们走得更近了。“邻家妹妹”的名号,在小区居民中传开了,这位热心的社区民警,让许多居民都倍感亲切;每次社区走访,总有人“拉扯”着潘慧之“上家里坐坐”,受访的居民中也总有人热情地要留他在家吃饭。而潘慧之,每每遇上这样的事,总是婉言谢绝,而后回报以一个大大的笑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