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淑仪 记录:林可依
淑仪和老公张辉因为看病而结识,两个年轻人很快被对方所吸引。只是,因为南北地域的差距,这段感情最初并不被看好。在两个人的坚持下,最后才得到了双方家人的首肯。但是,结了婚成了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物质条件的清苦、地域不同而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差异让小两口也有烦恼、迷茫。
好在,爱情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经历过最初的迷茫和困惑后,淑仪和老公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学会了体谅、宽容和珍惜,并且相处得越来越和谐。
我们的结识很有戏剧性
我和老公的结识有点戏剧性。我们是因为看病而认识的。
认识他的那年,我二十出头,刚从中专毕业。而他是医科大学的在读生,当时正在医院科室实习。那几天,我患了重感冒,浑身感觉不舒服,不得已只能去了医院看急诊。
接待我的正是他。其实我当时难受得不行,可是被他几句话一说,就完全忘记了生病这回事。因为他说话太逗了,惹得我忍不住频频发笑。说实话,我以前接触的男生从来没有这样风趣、幽默的,所以瞬间就被他牢牢地吸引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老家是东北的,而能说会道正是东北人的特色。为了再次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哥哥,几天后我又去复诊了,其实这时候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没想到,他一眼就认出了我,而且对我热情有加。从他热切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他对我也颇有好感,心里一阵激动的小涟漪泛起,随后,静悄悄地开出一朵花来。
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交往了。虽然谁都没有挑明那层关系,可是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只是那时候单纯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捅破那层窗户纸。
直到他毕业的前夕,才跟我表白了。那是在他们医科大学的操场上,成荫的绿树下,他吭哧吭哧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他对我的喜欢。我从没见过平时外向开朗的他这样害羞的表情,好笑的同时,又有点小小的感动。他和我说,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不能留在上海,但如果再不表白,他怕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看着他诚挚的眼神,我点点头,肯定地告诉他,我也很喜欢他。即使他不能留在上海,那么不管他将来到哪里,我都会追随着他一起。
那时还年轻,并不知道自己的这句承诺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心里确实就是这样简单的念头:既然喜欢一个人,那就要想方设法地和他在一起,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样,也不管自己要放弃什么,只要能和他在一起,那就是好的。
庆幸的是,没多久他的分配结果就出来了,留在了上海。
开始的生活条件很艰苦
可我们接下来的路却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因为地域差别,我们的交往曾被两家父母同时强烈反对。我爸妈觉得他是外地的,生活背景、习惯都不一样,怕我以后和他过不到一起去。他父母则认为我一个上海女孩子,肯定娇滴滴的,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干,要是结了婚成了家那他以后一个人要承担所有的家务,有得吃苦受累了。
因为双方老人都不看好,我们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即使再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过放弃。这一点,我和他的想法很一致,能遇上一个自己喜欢对方又喜欢自己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缘分可遇不可求,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为了让我父母能接受他,他冒着被赶出门的风险,硬是厚着脸皮到我们家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想要说动我的父母。好在我爸妈都是讲道理的人,看他对我温柔体贴的样子,知道他不是摆摆样子,最后也就慢慢地松了口。看我家里差不多搞定了,他借口让他父母来上海玩玩散散心,带着我一起去火车站接上了他们。然后我跑前跑后地领着他们去逛景点,带他们品尝各种上海特色美食,看我风风火火的样子,他父母也终于认识到,我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娇小姐,也是个贤惠能干的女孩子。于是也默认了我们的关系。
就这样,在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我们终于在双方老人的祝福下,成为了一家人。
真正地生活在一起了,我才发现其实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首先是住房。因为张辉是外地的,又加上参加工作不久,所以根本没有能力买房。我们只能暂住在他们医院分的宿舍里。宿舍很小,大概只有十几个平方米,最多就是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简单的柜子。做饭也要用煤气罐,只能在走廊里做。幸好还有一个室内的卫生间,总算免了用公厕之苦。
我娘家虽然不能说条件多好,但至少我们家住的是两室一厅,我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哪里受过这种罪呢?
开始,我确实很不习惯,尤其是要在走廊做饭,更是让我饱受其苦。冬天西北风一刮,冷得刺骨;到了夏天又热得汗如雨下。张辉心疼我,只要他在家都是他来做饭,他总是说让我好好休息,一切交给他就好。但是因为工作关系,他的作息并不规律,晚上经常要值夜班。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提前帮我把晚饭做好,用保温桶装好,外面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这样我回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而到了夏天,怕天气太热,饭菜会坏,他就提前开好空调,把饭菜放在空调房里。虽然每个月要多花不少电费,可是张辉说只要能让我舒舒坦坦地吃上饭,他辛苦点,多花点钱,都无所谓。
为了对方改变生活习惯
条件艰苦固然是一方面,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成了我和张辉婚姻生活要直面的一个大问题。就说饮食习惯吧。我第一次做饭,就被张辉“嫌弃”了。他一口吐出刚送进嘴里的青菜,夸张地用手连连扇动了几下,满脸疑惑地问我:“你们上海人做蔬菜都要放糖吗?”我更疑惑:“这不是很正常嘛?怎么,你们东北不放吗?”“当然啦,谁做蔬菜会放糖啊!”张辉不解地摇头。
而他第一次做的拍黄瓜也让我颇多怨言。我平时从来不吃大蒜、韭菜、洋葱这一类气味重的食材。那天,听张辉和我夸他们东北的拍黄瓜怎么怎么好吃,我还挺动心的。可没想到,等他做完了端上来一看我就傻眼了。黄瓜里居然好多大蒜末,我一看就不乐意了;“你不知道我不吃大蒜吗?”可他比我更委屈:“拍黄瓜不放大蒜怎么会好吃呢?那就失去了灵魂懂不懂?”我又好气又好笑:“那是你的灵魂,不是我的。”
我没想到,这次被我说了之后,张辉立刻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以后,他做的黄瓜都是按照我们上海人的口味,不放蒜末了,而且还特意多放了糖,就是因为我喜欢吃甜的。而我知道,其实他自己一直还是不能接受蔬菜里面放糖。于是,有时候我难得下厨,总是特别注意,记住不在里面放糖。张辉嘴上不说,其实我知道他心里还挺感动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他干起家务活来更主动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他喜欢面食,而我喜欢米饭;他喜欢水饺而我喜欢馄饨。渐渐的,为了对方,我们都开始改变自己,尽量按着对方的喜好去尝试,时间久了,竟然也就慢慢改变了。如今我们家里的饭桌上,南北风格的菜都有,全家都吃得不亦乐乎。
南北一家亲
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张辉又考取了本校研究生。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非常辛苦。自然家里也指望不上他照顾了。其实,张辉自己当时也有过顾虑,他就是怕自己一心搞事业,家里就都要我来照料了。何况,当时我还怀孕了。虽然张辉舍不得我,但从他的眼神里我还是看出了他其实很渴望这个深造的机会。我告诉他,让他尽管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而我父母也在此时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住回娘家去,由他们每天照顾我,这样张辉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和学习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张辉一门心思地扑在了自己的事业上,渐渐地从一名普通住院医师一级级晋升到了后来的主任医师,还当上了科室的主任。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谈到当初,张辉总是很感慨:“如果没有你和爸妈的支持,我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去读硕士、博士。是你们给了我动力和勇气。”
我在怀孕5个月的时候,被查出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我和父母都很紧张。但当时张辉正面临一场重要的专业考试,怕影响他的心情,我和父母商量后悄悄地把这件事情瞒了下来,没有告诉他。直到我快生产时,他才知道。他埋怨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我告诉他,我不想让他为我操心、分心,因为在专业领域上我帮不了他,那就只能保证他有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儿子出生后,东北老家的婆婆也曾主动提出她来帮我带孩子,让我能腾出精力干自己的工作。但考虑家里地方小,如果孩子再一哭闹,张辉就无法安心学习了,于是我婉拒了婆婆的好意,选择继续留在娘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儿子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地长大了,他四岁那年,我和张辉买下了一套商品房。虽然面积不大,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从那以后,我和张辉的生活越过越好。现在,我们经常会把两边老人轮流接到家中来小住,张辉工作忙,我就多花点时间陪伴他们,和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做点好吃的,带他们去逛街、打卡网红景点。上大学的儿子周末回家也会主动陪伴老人,逗他们开心。看他上海话东北话全程无障碍切换,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南北一家亲,在我们家是真正实现了。
手记>>>
爱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原动力
虽然淑仪和张辉分属南北两地,两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完全不同,开始也经过了各种矛盾,而且孤身在上海的 “职场小白”,张辉最初的条件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双方家人的支持下,一路相携着走来,互相配合、体谅、包容,经过不断地磨合,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拥有了如今幸福、温馨的小家庭。
其实,婚姻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是双方的互相理解,多为对方着想,多换位思考。那么,即使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曾经看过樊锦诗先生和她的丈夫彭金章的爱情故事。一个上海姑娘,一个河北的农村小伙。看似不搭的两个人却相爱了。婚后夫妻分居两地,因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樊锦诗无暇顾及家庭、儿子。彭金章却从无怨言,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挑起了照顾两个儿子的重担。最后,更是为了支持樊锦诗的事业,放弃了自己在武汉大学的教授工作,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前途,调到敦煌,陪伴在樊锦诗身边,和她一起搞学术研究。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感情。就像樊锦诗说的:“我们是同学,互相理解。我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我们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对方。”
朴素的语言,却足以说明,爱就是克服一切困难最好的原动力。名人如此,凡人亦如此。只要心中有爱,那就无惧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就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