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文萃

控烟立法进程与目标差距几何?

本文字数:4084

资料图片

  3月31日,由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以“疫情下的中国控烟”为主题的《2020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显示,比新冠肺炎更严重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吸烟和暴露于二手烟是导致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最新发表全球疾病负担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因为使用烟草或者暴露于二手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0万。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垣介绍,日前发生在四川成都一家火锅店内,一名女子和朋友制止邻桌的男性顾客抽烟,却反遭对方泼水的事例,说明在公共场所禁烟已深入人心,但火锅店工作人员没有劝阻顾客抽烟行为,也折射出控烟工作的尴尬处境。

目前,全国有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接近12%。而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控烟行动提出,到2022年我国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达到30%,这意味着各地控烟立法进程与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多家餐馆禁烟标识形同虚设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全国多地进行探访,看看北京、上海、武汉等陆续实施“最严禁烟令”的城市室内控烟效果究竟如何。

日前,记者来到味之绝美蛙鱼头火锅武汉江汉路店。当时只有2桌顾客用餐,店内未见任何禁烟标识。工作人员说,平时确实会有顾客在店内吸烟,他们都会予以劝阻;禁烟标识已委托广告公司制作完成,但因为有事耽搁,暂未取回张贴;总部近期要求,每家门店配置一名禁烟劝导员。

在味之绝美蛙鱼头火锅广州东晓南店,记者看到,店内显眼处张贴着禁烟标识,上面印有广州市控烟办公室的举报电话。工作人员介绍,禁烟标识张贴了很久,但不能完全杜绝吸烟现象,工作人员的劝阻也收效不大。

该店附近有10余家烤肉店、烧烤店、火锅店等,也都张贴了禁烟标识,但工作人员几乎都表示,很难杜绝顾客在店内吸烟。

正在一家烤肉店用餐的吴女士表示,她经常在餐馆内碰到其他顾客抽烟。“之前有位男士在这家烤肉店抽烟,我提醒他这里禁烟。那位男士居然说,烤肉店有吸油烟设备,他抽烟不会影响别人。”吴女士说。最后,服务员为她调换了位置,并补偿了菜品。

在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一家餐饮店,记者看到多处贴着禁烟标识,也没有顾客吸烟。不过,当记者询问能不能吸烟时,工作人员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并主动提供了一个烟灰缸。该工作人员称,他们不提倡店内吸烟,但如果顾客有需要,他们也不会阻拦,以免影响生意。

有的公共卫生间几成吸烟区

北京、上海、武汉先后施行“最严控烟令”后,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机场、车站等地的吸烟室也退出历史舞台。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烟民将公共卫生间当成了吸烟区。

探访时,记者在武昌火车站看到,西出站口设有多个灭烟处,不少人正在吸烟。在二楼候车区东侧卫生间,一男子刚一走进,就点起一支烟抽了起来。二楼西侧卫生间里,一位老人站在盥洗池旁吞云吐雾。

这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70岁了,难以戒烟。他也知道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好,但因为找不到吸烟室,他才在卫生间里解决烟瘾。

记者注意到,这些卫生间的墙上都张贴着禁烟标识,广播也循环提醒禁止室内吸烟,还有戴着禁烟标识的管理员来回巡视。

在候车区的一家超市,有香烟出售。“候车区不让抽烟,怎么还卖烟?”记者问。收银员称,只卖烟,不卖火。

在广州南站候车区,A区和B区的卫生间入口处均贴着明显的禁烟标识,巡视员不时前来检查。记者探访期间,一名男子在卫生间拿出香烟,但被巡视员劝阻,并指引他来到2楼的吸烟室。

据了解,2010年9月实施的《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餐位在75位以上的餐饮场所,歌舞娱乐、游戏休闲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等候区域等,除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自行规定全面禁烟外,应当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者吸烟区以外的其他室内区域禁止吸烟。

记者看到,广州南站候车区A区和B区的二楼,各设置了一间吸烟室,面积约40平方米,吧台上摆着多个烟灰缸。吸烟室顶部有4个通风口排烟,门口也有鼓风机向室内鼓风。吸烟室入口处有工作人员监督,防止吸烟者在吸烟室外抽烟。

工作人员介绍,该吸烟室自2010年广州南站启用时就设立了,目的就是控制室内吸烟现象。

从2016年起,上海虹桥火车站就关闭了室内吸烟室。记者探访该站各公共区域,包括卫生间,均未发现吸烟者。卫生间入口处张贴着禁烟标识,并印有投诉电话。落款为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称违反规定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万元。卫生间内循环播放着禁烟语音提示,告知室内禁烟,吸烟者可根据引导标识或咨询工作人员,到室外固定场所吸烟。

保洁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吸烟室关闭后,站内几乎看不到吸烟者。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接近12%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2019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实施控烟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姜垣介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禁止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或者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从烟草种类定义到烟草营销行为,再到禁止吸烟场所,对未成年人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

回顾2020年,报告显示,在全国各地、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控烟工作形势总体向好,控烟机制日趋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控烟取得一定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效,该法第78条专门规定了由国家采取系列控烟措施,减少吸烟对公民健康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通过,明确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危害;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彰显了中国对人类健康的担当。

近年来,我国地方城市控烟立法已取得积极成果,但各地控烟发展不平衡,已经立法的控烟城市有的正在提速升级,也有存在法规落实不到位、有的城市出台的法规中未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还有更多的城市至今尚未立法,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及各省计划单列市等。

当前,全国仅有20多个城市出台全面无烟立法(包括政府规章),如,《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等,还有部分省、市出台的“爱国卫生条例”等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对场所和个人的违法吸烟行为给予罚款等处罚。全国有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接近12%,距离2022年我国无烟法规覆盖30%人口比例的目标相差较远。

吸烟率8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健康中国2030的控烟行动中,特别强调了党政机关要在2022年实现全面无烟的目标,按照部署,2020年全国省级机关已经实现了全面无烟,2020年地级机关全面无烟,最终实现2022年党政机关全面无烟,将为全社会树立榜样。

河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郭晓亮介绍,秦皇岛市利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契机,将控烟融入创卫工作同步推进。截至2020年9月30日,检查各类公共场所5096家次、医疗机构1920家次,处罚公共场所11家、个人113人次,罚款12650元。《秦皇岛控制吸烟办法》的实施,为全国其他中小城市控烟立法提供了经验。

张家口市利用与北京共同承办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有利时机,实施的《张家口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明确了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的要求,将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队伍所在区域纳入禁烟场所。当前,《邯郸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在进行修订和完善阶段。

姜垣说,中国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18年的26.6%,8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健康中国控烟行动的目标是2022年成人吸烟率要下降到24.5%以下,2020年烟草销量依旧在上升,要在两年内实现吸烟率下降2.1个百分点,还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吸烟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印曦在致辞中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提示:吸烟会增加吸烟者和其周围非吸烟人群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的风险。吸烟者感染新冠肺炎造成风险相互叠加,使得很多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大幅减少烟草的使用就愈发紧迫和必要。

“2020年中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7000余例,4000余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比新冠肺炎更严重的是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吸烟和暴露于二手烟是导致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印曦说。

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因为使用烟草或者暴露于二手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因此,印曦呼吁,“有效的无烟法规应该覆盖室内所有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公平保护所有人。”

据统计,全国烟草销售终端总数超过540万个,平均每250个人就有一个烟草销售店,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在我国零售业中首屈一指。在这些烟草销售终端中,不少还“隐蔽”地存在于中小学周边,柜台上“隐性”的烟草广告同样随处可见。

对此,印曦建议,适当提高烟草消费税率价格。

专家呼吁各地依法有效控烟

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建议,要做到有效控烟,需要“人防”和“技防”有效结合。“人防”即发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控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技防”则是利用技术手段,在公共场所安装烟草、烟雾报警器,解决在控烟工作中因人员有限导致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目前,北京正在试点技术手段控烟,2个月来,各试点单位反馈效果不错。

张建枢还表示,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作为控烟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提前告知顾客室内禁止吸烟,还要有语音提醒。“北京的控烟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张建枢说,人们对无烟环境的需求、对健康权益的维护意识越来越强,各个城市都应该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律约束烟民的行为。

张建枢认为,成都火锅店事件是一个提醒,不同地方在控烟理念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应尽快出台全国性控烟法规。

(综合整理自《工人日报》《楚天都市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7 控烟立法进程与目标差距几何? 2021-04-09 2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