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下午的笔试,可以为我安排两个硬一点的凳子吗?我没有双臂,需要用脚写字。”近日,在同济大学研究生复试考场上,老师为来自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彭超准备了一张“暖心课桌”。
因初试、笔试和面试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目前,彭超已顺利被同济大学法学院拟录取。
近日,彭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参加高考,法学研究生考试对于他来说更艰难,用脚需要写的字太多,感觉时间不够用。“当得知自己被拟录取的消息,心里悬着的石头才放下了。”彭超说,今年9月,他将在同济大学开启研究生学习,下一步还有考博士的想法。
为无臂考生准备特殊考试桌椅
3月27日上午,同济大学法学院教师正在认真进行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核。一位穿身白色运动服、戴着口罩的瘦高个子男生走到老师们面前,轻声说:“老师,下午的笔试,可以为我安排两个硬一点的凳子吗?我没有双臂,需要用脚写字。”
这名考生叫彭超,6岁时不幸触碰到变压器上的电线,导致双臂截肢。但他没有被命运的挫折打倒,而是开始尝试用脚来写字、洗脸刷牙、洗衣做饭。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完全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自理。
随后,同济大学专门为彭超找来了两个木凳和一张木板,在笔试教室里安装成了一张特殊的课桌。
3月27日下午,彭超跟其他复试考生一道走进笔试考场,并用与其他考生相同的时间,答完了所有试题。3月28日下午,他进入面试教室,老师们对他进行专业问题和专业英语提问。3月29日,因初试、笔试和面试成绩达到法学院录取分数线,他顺利被同济大学法学院拟录取。
4月6日,彭超表示,“非常感谢同济大学的老师们,我来参加复试(感觉)太体贴了。”
此前,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彭超曾经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为什么当初会选择法学专业?彭超表示,其实自己最初的理想是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但由于专业有招生限制条件,所以最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法学专业。
“学法律的话,不需要我去做实验,也不需要经常在外跑。”彭超说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在法学领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将来能努力成为一名学者。他也有出国留学的考虑,希望能在读研期间争取到出国交换的机会。“我们这个专业不设方向,所有的法律都要学,我可能会把重心偏在民法方面。”
不愿接受优待未来还想攻读博士
2015年,彭超以603分的高考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他自强不息,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
彭超进入川大后,学校为方便其生活,专门为他“定制”了床和书桌,但在学业和成长方面并未降低要求。彭超和所有同学一样,也经历了从高中学习过渡到大学生活时的困惑。
“我高中学习理科,大学学习文科,学习思维的转换还是花了一些时间。”彭超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算中等,但他不想掉队,总是课后再继续复习,查阅相关书籍,扩展知识面。
用脚写字慢,仍然是彭超在学习上面临的最大难题。考试时,老师都会主动告诉彭超,如果到考试结束还没有答完题,可以为他延长时间。但他大多数时候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优待”。
“学校和老师对我非常照顾,但我不能老是享受特殊待遇啊。”于是在考试时,彭超都尽可能快速地答完题,不是书写量特别大的考试,他都不考虑申请延时。
在专业学习以外,彭超也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学生工作。他说:“虽然有不便,但是我还是想要努力跟大家一样,别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
在大学里,彭超和大家一样选修了体育课,加入了学生组织。
“我选的足球,不用手的!”彭超说,他球踢得不算好,但是通过上课掌握了很多足球知识,也很喜欢和大家一起踢球、互动的感觉。
生活上,彭超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
因为自己在穿衣、洗漱、叠被子等生活环节上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彭超每天都比别人早起。“我心里一直有一种信念:我能行的,只要我付出更多努力!”他说。
“工作了两年,今年又可以重回校园了,同济大学,九月等我!”4月6日,彭超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动态,难掩激动之情。
考研,是彭超上大学后的首要计划,如今,梦想达成。彭超说,他还要继续努力,未来准备继续读博,“我会继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路知难而进的执着少年
6岁时,彭超被高压电所伤,失去双臂,在父母帮助下开始练习用脚生活。
最初练习的是用脚把鹅卵石从一个碗里夹到另一个碗里。等到脚趾的灵活度提高后,他开始练习写字。一横、一撇、一捺,从弯曲到工整,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他曾好几次扔掉练习的笔,但是看到爸爸妈妈伤心的神情,他仿佛意识到什么,不再反对。接下来便是练习洗脸、刷牙、穿衣……别人用手完成的一切,他都必须练习用脚完成。
因为要外出打工,彭超父母在儿子基本能自理后把他送到了乡下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也需要出去干农活儿,所以他常常一个人待在老房子里自己跟自己说话,或是望着天空发呆。
有时候,彭超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堆钱,这样就能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有时候,他幻想自己可以变成“神”,这样就能解决一切困难;有好几次,他也想到了一个极端——死。但他知道,父母已经因为他失去双臂而伤心了,他不忍心让父母更加伤心。
看到彭超家里的情况,有人给彭超父母提建议:孩子已经成这样了,你再送他去读书,出来了还是一个废人,没法展示他的才能。要想让家里尽快走出这个困境,就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火车上、到十字路口去乞讨,这是来钱最快的方式。
父亲彭昌富断然否决了这些提议:“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孩子怎么也得学本事、长本事。”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收下了彭超。
到了学校,彭超最大的挑战是写字。他在冬天也不能穿袜子,必须穿着拖鞋上学,脚常常冻得开裂。裂得厉害时,甚至贴了十几片创可贴,每走一步都必须忍受疼痛。但彭超还是坚持了下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两名。
上中学后,彭超需要住校。每天7点20分上课,因为洗漱时间比较长,他6点10分就起床。用脚叠被子,洗脸刷牙,穿衣服,还能提前20分钟到教室。课间休息时,他基本不出教室,把这些时间也都用在学习上。
高三时,即使在周末和寒暑假,他每天也至少学习3—4个小时。生物是他最薄弱的科目,他就买了5本生物复习资料反复练习。
班主任赵联彬用“执”字来评价彭超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性格。这个“执”就是执着。
用自己的胜利影响更多人
2014年,彭超第一次高考,考了538分,如果加上地区照顾政策的5分,超重点本科线3分。但平时的模拟成绩都在580分左右,他不甘心,决定复读。没想到,复读让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无臂少年过一本线仍复读”的新闻被各大媒体转载。
更没想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关注到了这些新闻。得知彭超因为用脚书写时间不够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后,她责成中国残联有关部门收集高考期间遇到各种困难的残疾考生的情况,以便研究如何为残疾人参加高考创造更加平等、便利的条件。
2015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其中一条是: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考生等书写特别困难考生的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30%。
2015年,彭超以总分603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专业录取。曾经的最薄弱科目生物,满分90分的试卷,他考了83分,是攀枝花市的生物单科第一名。
“四川无臂高考考生用脚书写出603分答卷”成为那年高考最重要的新闻之一。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除了接受大量媒体采访,彭超还干了一件事。他再次来到云南丽江和志刚书斋,跟“师父”分享他的成长:我现在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了,完全一个人都可以,而且还考上了大学。
12岁那年,为了坚定彭超的精神信念,父亲曾经带他拜访过和志刚。
和志刚在11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双臂,但凭借顽强毅力以口代手写字,成为著名口书书法家。和志刚告诉彭昌富,要尽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不要过多爱护他。聊到一半,知道彭超还不能独立上厕所,和志刚直接把他带到厕所现场教学。
临走时,和志刚送给彭超一幅字:“知难而进”。彭昌富将这幅字挂在客厅的门口,彭超每天进门就可以看到。
半个小时的短暂拜访对彭超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他心中牢牢记住“知难而进” 4个字。
上初中时的暑假,彭超养成了晨跑的习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天还没亮,街上也没人,出家门后,他总是三步一回头,担心身后有什么。高三快毕业时,和班里同学一起看了日本恐怖电影《咒怨》,这让他整整半个月都没睡好觉。
为了不让这种恐惧影响自己的生活,彭超在上大学后逼自己刷了上百部恐怖片。现在他已经彻底克服了这个困难,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晚上起来上厕所都不会害怕。
2015年10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邀请他参与录制。虽然有一定古诗词积累,但他觉得,自己的水平去参赛还不够。于是他每天花8个小时背诵100多首诗词,用一个月的时间,突击了5000首诗词。
在个人追逐赛中,他以189分力压其他4名攻擂手。擂主争霸赛阶段,挑战者陈更实力强劲,连续多次抢答。面对2比4落后的情况,连彭超自己都觉得胜利无望。没想到最后他竟然实现了逆袭,以5比4的比分获胜。
彭超成为第一期擂主后,主持人董卿如此总结:“你的胜利有着特殊的意义,给我们所有人都会带来更强的信心,也会鼓励我们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求学道路上更坚定地往前走。”
彭超正在用自己的胜利影响更多的人。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东方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