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一女子被前来推销香水的男人“下迷魂药”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更有数位网友表示自己也曾遭遇过类似的事情。这究竟是不是真的?真的有这种“一闻就倒”的迷药吗?
据文章讲述,事发于4月12日,一女子只身一人去深圳宏发大世界一家奶茶店喝奶茶,期间她闻到特殊的香水味,随后有个拎着袋子的男人向她靠近,询问要不要香水化妆品,并打开袋子。她看到里面是报纸包着东西,但是对方迅速打开袋子后便离开,随后该女子“突然全身发麻,心跳加快,身体开始软了,我意识到被下迷魂药了”,于是,她赶紧向离自己10多米的鞋店求救,并向警方报案,随后被警方带走。
4月15日22时许,@广州公安官方微博发文辟谣。广州公安表示,一闻就倒、一拍就晕的“迷药”,根本不存在。目前医学领域还没有这么先进让人闻一下或吸一口就能晕的麻醉药物。就吸入麻醉的方式来说,要起到麻醉作用,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足够高的药物浓度、足够长的麻醉药物起作用时间。
很快,深圳警方也表示,推销的香水未含致幻剂及安眠药成分,网帖与事实不符。
另外,网上盛传很多耸人听闻的迷晕套路:在路上拿出一块手帕把人捂晕,这种可操作性很小;拍一下肩膀吹口气就能操控别人意识,让人在清醒状态下带着他去银行取钱,这种迷魂药也不存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有异氟烷、恩氟烷、地氟烷、七氟烷及氧化亚氮等。但这类药物一般都有刺激性或特殊气味,而且对剂量和起效时间都有要求,通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大剂量持续给药才能起效。
但是,有些迷药会通过加在食品及饮料中,通过嘴和食道进入体内,必须要小心。
一般来说,这样的迷药主要是不法分子将镇静药物加入糖果、饮料等食物中,使对方暂时昏迷,有些口服迷药可以达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迷晕受害人的效果。
据了解,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迷药种类多达十余种,比较常见的成分主要有三唑仑、氟硝西泮、氯胺酮等,均属于违禁品。此外,还有一种叫做GHB的“迷奸药”,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其中,三唑仑因其起效速度快,被犯罪分子使用最广泛,也最常见。(综合整理自“中国禁毒”公众号、央视网等)
防范小贴士
不要独身出入复杂的场所。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到酒吧、夜店等一些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出门在外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香烟等,长期离开视线的饮品、食物最好不要再食用。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要保持几分警惕,要记住,熟人也有很大的作案几率。
保持联系。如果单独和异性出门,一定要和一个信得过的人保持联系。
察觉不对,立刻报警。如果不慎被迷,在药效发作的15—20分钟内可能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察觉到不对劲的第一时刻一定要尽快争取时间,拨打110报警,或者向周边的人求救。
积极配合警方取证。万一不幸被侵害,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安全,然后及时报警,寻求帮助。一般来说服用“迷奸药”类药品可以通过尿检检验出来,要积极配合警方取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