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提篮桥监狱创造的那些“第一”

本文字数:2522

1935年的提篮桥监狱大门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提篮桥监狱老围墙

提篮桥监狱牢房内景(1929年)

曾经使用过的各种锁具

  □申语轩

提篮桥监狱1901年建造,1903年5月启用,后又陆续改建、扩建,到1935年定型,形成一个高楼型的建筑群,并沿用至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监狱,更是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近代中国第一座建筑面积最大、收押犯人最多的大型监狱

提篮桥监狱占地面积虽不及其他监狱大,仅有60.4亩,但由于是高楼型的建筑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位居当时全国第一。监狱建筑规模宏大,设备精良,又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故被称为“远东第一监狱”。

提篮桥监狱从1909年开始,押犯就突破了1000人,押犯人数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据外国学者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关押人数来说,提篮桥监狱不但是远东第一大监狱,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如1932年的最高关押数为7251人。1934年,提篮桥监狱容纳的犯人数量,相当于当时整个英国犯人数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第一座实行“记分减刑”的监狱

早在1909年(清宣统元年),提篮桥监狱已先于清末民国的立法,对犯人实行了减刑。监狱针对犯人数量多、关押场所拥挤的情况,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会议主席戴维·兰德尔向公共租界领事团总领事提出,并获批准,对判刑2年以下的短刑犯,按照欧洲的惯例实行减刑,以减轻监狱的压力。

该制度的具体做法是“记分减刑”,即对犯人刑期量化为数字,每天刑期6分。经过考核,凡是表现良好、作业勤奋、遵守狱规,每天可得8分,每3天所得数24分,就等于服刑4天,可以缩短1/4的刑期。

该“记分减刑”的办法,最初在短刑犯中实行,后来扩大到长刑犯,不过长刑犯的审批手续比较严格。从1918年起,减刑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凡年满60岁,服刑15年以上,表现良好者,由工部局警务处转送英国领事馆领事审核。

“记分减刑”是中国监狱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探索。

中国第一座在建筑、物品采购中运用招标方式的监狱

招标最早流行于西方国家,后来传入中国,首先在租界地区推行。提篮桥监狱在建筑和日常管理中普遍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涉及的项目包括以下四类。

1.建筑。提篮桥监狱的建造过程中,始终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1901年初建监狱时,是由新加坡一位工程师中标设计的,监狱历次扩建时,也是采用招标的方式。

2..伙食。提篮桥监狱管理人员和犯人的伙食,是分两个渠道分别管理的。较长期间内,犯人伙食并非提篮桥监狱自行采购,而是实行社会化管理,交给社会供应商供货,具体由工部局或警务处(相当于旧上海租界内的市警察局)出面,在《申报》上登载公告。凡愿承包的商号,在规定时间内可进行投标,然后经过一定程序揭标。

3.囚衣被及布料。提篮桥监狱犯人的囚衣被,除自己组织犯人制作外,有一时期是直接通过招标形式,在《申报》上公告,向社会招标定原料和成品。

4.其他物品。如购买印刷机等须通过招标方式进行。

中国第一座综合利用科技实行管理的监狱

提篮桥监狱从建造开始,就注意把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监狱的建筑和实施中,通过这些科技成果强化监狱管理,确保刑罚的有效执行。

1.坚固耐用的锁具。提篮桥监狱使用的各类锁具坚固、耐磨,质量上乘。尽管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仍然长期使用至今。100多年以来,监狱从来没有发生过犯人撬砸坏门锁的事情。

2.电梯。提篮桥监狱是中国各监狱中最早使用电梯的监狱,早在20世纪30年代,监狱就在华人关押区的工场间、医院和外籍犯关押区的监楼、印度看守的宿舍楼安装并使用了电梯,以提高工作效率。

3.电话。提篮桥监狱也是中国各监狱内最早使用安装电话的监狱。根据资料记载,最晚在1906年5月,提篮桥监狱已经安装使用了电话。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监狱设有电话总机,各科室、各监狱都有电话分机(出于安全,电话只能打入,不能打出),白天设接线员。下班后,电话总机设在监狱钥匙间(总值班室)。

4.更表。从20世纪20年代起,监狱上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看守定时巡查监舍,就运用西方科技手段,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建立巡更系统,要求每个监楼值勤的看守脖子上挂一只类似闹钟的更表(又称钢表),按规定路线进行巡查,定时定点开启更表。

5.囚车。20世纪初,随着汽车在中国的逐渐流行,提篮桥监狱于1915年顶住舆论压力(当时普遍认为犯人坐汽车是一种奢侈行为),把一辆福特牌汽车改装成囚车,不仅提高了犯人的收押效率,严防犯人逃跑,也节约了警力。

6.地磅。20世纪30年代,监狱内囚粮、蔬菜、食品、锅炉房使用的煤炭等,由社会上的供应商送货入监。对于送入的各种物品及其重量,监狱要进行验收。为了提高效益,在二大门内的院子里建有地磅,进行过秤。

7.小铁轨。提篮桥监狱到1935年扩建完成后,在华人关押区拥有9幢5层高的监楼,押犯人数众多,犯人的饭菜、开水的供应量很大。监狱为了提高运送效率,在距炊场较远的几幢监楼和医院外面铺设了一段小铁轨,用来运送犯人的饭菜和开水。

中国第一座建立少年犯监的监狱

1903年,提篮桥监狱收押华籍犯人430名,其中少年犯累计收押31人,监狱CD监楼的四楼(顶层)留出半边,30间牢房,作为少年犯监,时称“少年犯感化院”。

1904年11月,狱内一幢三层高的“E”监竣工启用,共36间牢房,系专押少年犯的地方。

1913年,经工部局董事会批准,决定租赁提篮桥监狱后面爱尔考路(今安国路)的一家旧厂房,略经修改后,成为一座少年犯监。同年4月28日,少年犯监迁入新址,行政上仍隶属提篮桥监狱管辖。

1933年,随着监狱的扩建,少年犯监又迁回提篮桥监狱内。该监楼是一幢五层楼,平面呈“T”字型,楼顶是平台,可供活动,楼下带一小院,底层一边是办公室,另一边是教室,2-5层为监舍区,共188间牢房,总面积比原址大。

中国第一座同步建设、同步启用医院的监狱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各地旧监监舍狭小,设施简陋,根本没有医疗场所;新监条件稍有好转,大多设有医务所或病监,但是医务人员较少。提篮桥监狱从1903年启用时就同步建有一座三层高的小型医院,底楼为门诊部,二、三楼是住院部,犯人有病可及时治疗,这在一百多年前是具有超前意识的,走在全国各监狱的前列。(照片由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提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提篮桥监狱创造的那些“第一” 2021-04-23 2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