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综合

“制度+技术”赋能 保证司法拍卖高质量运行

本文字数:1183

  □法治报记者  徐慧

4月23日下午,为期三天的上海法院司法拍卖辅助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班正式结业,全市43家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共539名学员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上海市拍卖协会,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司法拍卖辅助队伍的又一重要举措。

今年是上海法院实行拍辅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的第四年。在“制度+技术”双重赋能下,全市司法拍卖前期调查完成时间从使用拍辅通之前的11天提升到6.9天,提速37%;每个标的平均结案周期从原先的150天大幅缩短到93天,提速38%。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结案平均用时等反映执行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指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无需整改的五个地区之一。

从主观到客观,

量化考评公开公正

2018年,上海高院与拍卖行业协会共同研究,结合司法拍卖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研发了拍辅通系统,并于2019年起全市法院全面应用。以系统自动评分取代法院线下评议,对辅助机构实施量化考评、动态评价,这是辅助机构考评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

由上海高院制定量化考评标准,系统评分,每个标的都会自动生成得失分明细,辅助机构可以实时查看,查漏补缺。每半年为一个考评周期,上海高院公示各辅助机构的得分排名,动态考评与调整,排名前列的可参与重大标的摇号委托,排名靠后的则会被要求整改、暂停委托甚至取消辅助资格。

从他评到自律,

管理生态持续规范

发挥拍卖协会在组织协调和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这是上海法院创新拍卖辅助机构管理中的又一大亮点。

考评环节,以系统根据量化标准生成的得分为基础,由行业专家组,对个案评分的异议点进行审议,对系统内录入信息的规范性进行日常核查,汇总后上报高院审核。这一机制是对系统评分的重要补充,疑难争议问题以及系统可能无法识别出的不规范项都在行业自律这一层面机制予以完善。

上海高院除了受理投诉监督,不参与对辅助机构的直接考评,完全按照量化得分公示排名,并将经行业专家组检查确认的情况一并公示,依照管理办法对辅助机构进行奖罚。

从加法到减法,

催生最优服务意识

上海高院司法拍卖辅助工作考评小组刘海斌组长介绍,“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催生了辅助机构的最强服务,法院也用最少的法官资源实现了司法拍卖管理效能最大化,上海法院拍卖成交率、溢价率、结案周期等关键指标持续领先,司法拍卖持续零违规,辅助机构对量化得分零争议”。

“这次参加培训,看到新量化考评标准中完善的内容正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说明上海高院和协会一直在关注制度设计的与时俱进,数字考评也是有温度的。”一位参训的辅助机构业务人员说。

3月31日,上海高院发布了《上海法院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2021)》,拍辅通系统升级和辅助机构培训随之启动,“制度+技术”将持续赋能司法拍卖高质量运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5 “制度+技术”赋能 保证司法拍卖高质量运行 2021-04-26 2 2021年04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