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近日,我国传媒机构和艺人都对短视频领域的侵权行为联名发起了声讨,而政府部门也表示将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整治相关的侵权行为。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引起了全世界新一轮的关注,本期“域外之音”介绍的就是国外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各种举措。
短视频侵权主要包括创作者侵权及传播平台侵权两种方式。创作者通常有这五种直接侵权方式:“秒盗”,即整个短视频被完整搬运转发到平台,这些短视频包括影视剧片花、花絮、片尾曲以及一些网红知识产权短视频等;“长拆短”,即将热门影视剧等长视频裁剪做成数个短视频,上传至平台;“画中画”,删除原作品片头片尾,将核心画面直接裁剪或组装成新的小视频传播;“二次创作”,未经许可对影视经典等长视频或者短视频二次创作,形成一个“新”的短视频;“微加工转发”,将原短视频进行了删除片头片尾,商标被打上马赛克,画面缩放等小改动,上传至平台传播。这一系列的侵权视频,大众平时随处可见并习以为常,可见这方面的监管漏洞之大,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国外,日本新反盗版法生效后,那些从互联网上下载未经授权的漫画、杂志和学术文本的人将被定性为罪犯;而美国的正版影视平台也绞尽脑汁,对非法下载和拷贝影视作品的行为予以针对性的起诉和阻止;而欧洲各国则通过高额罚款遏制盗版视频的传播。即使如此,依然很难遏止视频领域的侵权行为。一方面法律相对滞后,毕竟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法律的制订却需要层层过关;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侵权途径很多,侵权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跨国盗版行为让维权成本越发高昂,被侵权者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的保护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加大对侵权者的处罚,加大对传播平台的监管力度,才有可能逐渐正本清源,减少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