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知名童书出现“儿童不宜”内容?

本文字数:3857

资料照片

  “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哎呦,怎么这么多女孩子”!一直数到第12个,猪先生才高兴地大叫一声,哇,男孩子!

“意思”就是送给猩猩经理的“红塔山”牌香烟……

你能想到这种重男轻女、走后门找关系的话语是出现在一本童书绘本上的吗?近日,有网友曝出自己女儿一年级阅读打卡,指定的书目是《小猪唏哩呼噜》,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让人吐槽。对此,丛书编辑回应称,出版社将会开会讨论做评估,看一下大多数读者的反馈,重新对书本内容进行研究讨论。

家长反映>>>

儿童绘本出现“儿童不宜”内容

4月10日,有家长在网上曝出自己女儿一年级阅读打卡,指定的书目是《小猪唏哩呼噜》,网友曝光的书籍内页中,疑似重男轻女,如故事中出现了如下内容:“他又数: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哎呦,怎么这么多女孩子!一直数到第12个,猪先生才高兴地大叫一声:哇,男孩子”,书中还有疑似拉关系走后门的内容,如“‘意思’就是送给猩猩经理的‘红塔山’牌香烟”,家长认为这是借着童话的外壳,将人物动物化后,把一些不适合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内容也放上去了,作为学校推荐阅读书目不合适。

《小猪唏哩呼噜》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作者是老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他还是我国首位推荐参选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小猪唏哩呼噜》描写一只善良、憨厚,大智若愚的小猪,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它都以自己的正义、善良、质朴、勇敢来化解,体现了积极、乐观的态度。作者为小猪设计了一些成人世界:鸭太太诱惑小猪给她送鸭蛋,却不给箩筐;小猪跑去驴先生家借箩筐,驴先生却骗他推了一天磨,累得筋疲力尽……

网友质疑>>>

成年人的丑陋世界不宜给孩子看

《小猪唏哩呼噜》的出版推荐中,有这些推荐语:书中大大小小的动物角色暗合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小猪所经历的一段段冒险故事则象征了孩子在进入社会化生活后即将面临的风雨与挑战。

但在《小猪唏哩呼噜》豆瓣页面的评论中,读者在不同的时间打的分数中有大量的一星,其中一些评价这样写道:前几篇还是童话,后面就都变成了走后门送礼,坑蒙拐骗,简单地、不加筛选地将这些动物化,拿来给孩子阅读真的好吗?也有家长坦言,整本书看下来“心塞”。借动物描摹复杂的社会人心,是想让孩子提防这个社会,还是让孩子尽早适应这个社会?

出版社回应>>>

重新对书本内容进行研究评估

面对外界的质疑,出版《小猪唏哩呼噜》丛书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回应表示,《小猪唏哩呼噜》这个作品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了,是作者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写下来的一个童话作品。作为家长可能在读书的时候会从成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故事,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是从童心的角度来看的,他们其实感受不到那些成人读到的意味。而且因为作者孙幼军已于2015年去世,所以出版社对这个作品是保留了大部分原始的状态,不过,编辑也表示出版社将会开会讨论做评估,看一下大多数读者的反馈。

专家建议>>>

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低幼中心副主任邱天告诉记者,童书的受众群体基本上都是低龄儿童。这类群体的基本特征,就是三观还没建立起来,因此,给孩子看什么样的书,通过童书帮助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三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邱天表示,作为童书编辑,他们在这方面的把关审核尤为严格。

那么,是不是在童书中就要完全屏蔽掉所有的“暗黑因素”呢?邱天认为“绝对纯净”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关键还是如何去引导。“完全排斥”当然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小朋友总有一天要去面对这一切,那么,合理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地通过现实的考验。邱天建议,与其说不让孩子在童书中看到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不如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这些“暗黑因素”,所有童书编辑都应该好好研究小朋友的心理特征,以积极引导的态度,给小朋友带去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思考>>>

孩子该看什么书,到底听谁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少儿时期。不合时宜的思想导向、“埋雷挖坑”的常识错误、鱼龙混杂的推荐书单……早期读物的种种问题,让许多家长操碎了心。中国版协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资深童书出版人海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少儿读物荐书单超过6000个。他呼吁童书内容创作者写慢一点,出版社做精一点。

日前,由于被家长反映内容存在传达重男轻女、走后门送礼等观念的情况,一本流行多年的知名童书引发争议。对此,丛书编辑回应称,该书成书年代较早,由于作者去世目前出版物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状态,出版社将做市场评估,根据大多数读者的反馈,重新对内容进行研讨。

童书“导向”话题往往会引起家长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受众是缺乏判断力的孩子,因而儿童读物的质量格外重要。一旦底线失守,开卷有益容易成为“开卷有害”。也有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矫枉过正,以爱之名降低孩子对外界接受程度的阈值,将来吃亏的只会是孩子。而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儿童读物中,则考验着家长们“扫雷”的能力。“河马会不会游泳?”林先生正在读一年级的女儿最近在阅读《黑猫警长》绘本,里面出现了“坏人”河马跳进河里游泳逃跑的情节。眼尖的林先生一下就看出了“破绽”,他赶快查阅了百科文献:河马体重腿短,是游不起来的,它们在水里的行进是靠“走”的。正确答案是找到了,但绘本中出现常识错误,让林先生心有余悸。

“2000年至今,我国的童书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图书市场每年出版童书4万多种,总量世界第一。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不缺书看。”海飞表示,这种形势下,怎么为孩子把好关、选好书,对家长来说则是更严峻的考验。各式各样的文学奖,五花八门的书单,读物腰封上动辄十个八个荐书名人……确实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去年曾有出版界同仁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全国儿童读物荐书单超过6000个。孩子该看什么书,到底听谁的?”

海飞认为家长在给孩子挑选读物时应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读物要有正确的思想性,“孩子是一张白纸,挑选出版物时,思想导向是最重要的。”其次,儿童读物要具有合理的审美,具有人文底色。同时,儿童读物要具有“儿童性”,即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内容,读物与读者是平等的。另外,尽量选择优秀出版社和优秀作者的作品。

同时,海飞呼吁出台管理层面的规范,规范儿童读物的出版行为,“让出版社把书做精”。他呼吁童书创作者严把内容质量关,时刻把少年儿童成长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希望你们写慢一点,再慢一点!”

观点>>>

“重男轻女”“走后门”应该出现在童书里吗?

如今童书市场的庞大已经是个公认的事实,但这一领域也的确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虽然有不少内容精美的好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童书,甚至在一些销量很大、被奉为经典的童书中,也有一些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性。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类似此事中的现象:有些成年人世界的价值观被不加批判地放在童书里,对孩子的成长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类似的案例之前也出现过。不久前,曾有某童书被曝光,书中存在将跳楼自杀情节唯美化的内容,比如“我纵身从教学楼跳了下去,教室的窗户一扇一扇地从我身边掠过,我像一片树叶一般飘向大地……”这样的内容,显然不适合出现在儿童读物中。虽然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人性中的丑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要向孩子讲述这些内容,或者说如何合理讲述它们,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童书的潜在读者基本上都是低龄化的群体,包括一些学龄前儿童。这类群体的基本特征,就是三观还没建立起来,以及有很强的模仿意识。因此,给孩子看什么样的书,通过童书帮助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三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不论是童书编撰者,还是图书审查部门,都应该在上述问题上严格把关。应当清楚地看到,童书中出现的只言片语,可能都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一个人早年阅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一生的精神底色,过早地接触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对孩子的成长恐怕没什么好处。

对此,有人认为:童书里不应该出现任何类似“重男轻女”“走后门”之类的负面内容,应该保证孩子阅读世界中的“绝对纯净”。笔者倒觉得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其实,童书中并不是不能出现任何反映社会残酷与人性阴暗面的内容,偶然呈现这些内容并非不可以,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去叙述它们,如何做到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如何合理地处理童年阅读作品中的“暗黑内容”,其实十分考验童书编撰者与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如果“一刀切”式地将各种负面内容都排斥在外,虽然看似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无菌”环境,但孩子早晚有一天会长大,如果没有事先的合理教育,孩子未必能顺利地通过将来的“现实考验”。因此,与其说不能让孩子在童书中看到一些  “暗黑内容”,不如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面看待“暗黑内容”——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如何通过极个别“暗黑内容”来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其实需要审慎思考。

比如,有关童书中极少数关于自杀的情节,如果不是唯美化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科学表述教育读者珍视生命,未尝不可。而童书中虽然偶尔会出现“重男轻女”  “走后门”等内容,但如果作者明确指出这些行为的错误,并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难道不也很有意义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童书的编撰与审核者更应该好好研究孩子的心理特征,本着积极引导的态度,真正给低龄化的读者更多有价值的精神养料。

(综合整理自扬子晚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 知名童书出现“儿童不宜”内容? 2021-04-27 2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